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推进近郊区浅山旅游发展,探讨浅山区游憩景观带规划思路,本文对浅山区和游憩景观带分别进行研究,分析浅山区规划应注意的限定因素,总结归纳游憩景观带应用于浅山区的规划思路以及应如何结合当地特色资源规划浅山游憩景观带中的典型景观构成要素,以期对浅山游憩景观带的规划提供理论指导。以京郊密云浅山区为例,对其内部的游憩资源展开调查,从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产业活动三方面考虑,以保护密云境内重要水源地为前提,秉持密云区生态涵养的理念,按照游憩资源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规划不同特色主题的游憩景观带。自然生态层面:针对场地现状的林木资源分析,提出林相调整策略,丰富浅山区的整体季相景观,完善浅山区整体林分结构,并提出森林保护与管理的规划对策,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基于保护原则发挥古树名木的科普价值,以期提高对浅山科普性、趣味性游憩理念的认知;综合考虑密云浅山区内的鸟类栖息地分布情况和水源地保护红线范围,提出密云浅山游憩景观带规划时应注意的规避因素,以保证鸟类栖息地生境条件和密云重要水源地不被破坏,并结合园林小品的趣味性体验,发挥野生鸟类的科普价值。人文历史层面:通过游憩景观带的规划,发现现状景观问题,提出优化政策,挖掘当地游憩特色,从道路、植物、地形、景观构成要素等角度出发,以传承当地特色文化为目标,对典型节点要素提出规划思路。产业活动层面:分析密云当前游憩活动,提出游憩活动的宣传对策,增加农副产品的多样式包装与加工制造,加强相关游憩活动的宣传力度。最终以有地理优势的不老屯镇为例,进一步说明浅山游憩景观带规划思路的可操作性并展示景观带规划的艺术效果。通过完善沿线的旅游服务设施、标识宣传展示牌、休憩设施、景观雕塑等景观元素,体现对浅山区珍贵资源保护对策的实践性,改善浅山旅游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提升城乡居民人居环境的同时,保护浅山生态资源,实现城乡可持续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