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现代文在初中学段占有很大比重。学好现代文,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思维和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建设性地提出:语文课程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重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研读课程标准,发现它并没有详细规定什么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又应该涉及哪些层次?一些语文教师在现代文教学中,常走进以下几个误区:模糊空泛地陈述三维目标,加大了落实现代文教学三维目标的难度;把三个维度目标的重要性看成是等值的,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缺乏侧重点;甚至孤立地看待三维目标,把它割裂成三种教学目标来设计。作为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粗线条地提出设计思路。但是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将其细致化、具体化。笔者基于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注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有机融合三维目标。教师教学现代文之前,教师着眼于单元主题,形成一个系列整体的规划;科学地表述和定位三维目标,增强它的可操作性;坚持“减法原则”,精心取舍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将重点放在落实现代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上。笔者分别从三个维度加以探讨:在教师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上,建议紧抓文本、树立文本意识;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注重阶段性复习,及时巩固所学,让学生高效地获得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教师在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时,提倡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采取适宜的阅读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培养其合作探究意识。教师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坚持以学生本,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提倡教师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表,关注情感目标的实现过程;同时采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措施,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培养有完善人格的人。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笔者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实例,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课堂实录,从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出发,关注各维目标个性的特点。通过分类整理、举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探讨现代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设置与落实,期望为教师教学现代文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