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传文学《四川民间故事》(节选)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以口传文学《四川民间故事》为研究对象的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四川民间故事》是收录在《四川省志·民俗志》口传文学篇章中的故事节选。口传文学将四川地区历史文化与口头文学结合起来,编讲故事。这些故事表现了明显的四川特色,趣味性高,文化内涵丰富。本文将口传文学作为案例分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口头文学文本化的翻译是翻译研究的一个子领域,并没发现太多相关研究,值得深入探讨;作为流传于四川地区的口传文学,《四川民间故事》具有丰富的四川文化特性,文化价值高;四川方言在《四川民间故事》里的运用凸显了方言魅力,趣味性强。《四川民间故事》经历了从口头到笔头的文本化(Textualization)过程,这有利于文学作品的保存以及后续研究,却也给本文的翻译工作带来了挑战。其一,方言作为口头语言被文本化后,口头与书面界限模糊;其二,非口头语言,特别是声调在文本化过程中遗失,削减了故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其三,故事流畅性与注释之间产生冲突。结合文本化过程带来的翻译挑战,笔者认为莫里斯提出的意义理论对该文本的翻译具有指导意义。莫里斯提出了意义理论,即指示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此三种意义对英译《四川民间故事》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用替换和显化的翻译方法有助于在译入语中找到方言的指示意义;其次,言内意义可以通过元音韵,辅音韵,及头韵体现,以增强译文趣味性,节奏感;最后,从语用意义的角度出发,译文在保证译文故事流畅性的同时,可以通过编译注释的方式保证文化信息的输出。本文以此意义理论为指导,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总结了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望为其他四川口传文学译者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酒精富有热量,大量摄取除可能减少进食外,还可能引起消化系统并发症,如急性胃炎、肠功能紊乱,甚至胰腺炎等,而导致胃肠消化、吸收障碍及营养不良.
开挖泥质岩路堑路基持续上拱变形已成为影响高铁正常营运的难题,提出长期有效的处理措施,有待于相关泥质岩长期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试验和理论研究。因此,探究泥质岩在水及温度环境因素变化下,以及不同卸荷等级下的长期变形特性,揭示泥质岩在反复浸水失水过程中,因风化及微结构变化引起的膨胀变形与收缩变形过程,总结其变形规律,为后期提出有效的处置措施和供类似工程建设参考,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具体的研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