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外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贸易顺差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是2.6%,2008年随着世界经济的下滑,贸易顺差的贡献趋于微弱,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在短期内并未好转。在外部需求迅速衰竭的前提下,我们的贸易顺差从何而来?它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从何而来?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无疑要受到巨大的冲击,这也说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不能靠贸易顺差增长来实现,在危机期间尤其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本文以上述问题为研究背景,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国民经济分类的重点进口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递系数小于0且传递弹性较小的行业均为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传递系数大于1的行业除个别行业外均为能源行业,传递系数大于0且传递效应明显的行业均为资本密集型行业。竞争优势明显的传统比较优势行业的低汇率传递率得益于其较高市场占有率及定价优势,低汇率传递率的价格效应不明显,因此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实现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必须要转变我国的出口型导向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内需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而我国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能源行业,其汇率传递弹性系数均大于1,外来冲击将对经济体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快高新技术行业的投入,鼓励创新,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还对不同行业的当期和长期传递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传统比较优势行业的长期及短期汇率传递率均呈同向变化,短期及长期传递率差异较小,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长期影响较小;能源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传递弹性基本一致,均大于1;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汇率对进口价格影响存在较长的时滞,即汇率的传递效应在当期和长期相反。一般来讲,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汇率变化对进口价格的作用时滞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