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状态作为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日益受到重视,是否善于自我调节情绪对个体的素质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与个体的身心健康也有着密切联系。现代研究证实,情绪智力在人生的成功中有着重要作用,它能更好地反映个体的情绪调控力及社会适应性。情绪智力的提出拓展和延伸了智力的社会内涵,使智力的应用更具现实性,对个人成就更具有指导意义。许多实例表明,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具有较理智且稳定的情绪,能够及时感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新状况及其所带来的情绪变化,并合理运用这些情绪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情绪智力水平高的人能够很好地识别及调控他人的情绪,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相应的社会适应水平也较高。而情绪智力较低的人,一般缺乏对自身情绪的正确认识,常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自信心不强,交往能力较羊,社会适应性差,影响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大学生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面临着学习适应、角色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情绪困扰、生活自理适应、职业选择等一系列心理发展问题,这些也是目前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些适应性问题的解决,既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大学生成年期的心理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关于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以及社会适应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研究没能给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以科学的分类和定义,也没有考虑情绪智力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本论文研究着眼于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其研究对于帮助大学生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理论上,既可以丰富情绪智力理论,为发展和提高情绪智力提供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也能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原理指导。在实践上,通过研究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可为大学心理辅导教师提供指导性理论,选取预测作用最大的情绪因子强化教育,从而有效促使学生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本研究在情绪智力量表上采用由Schutte等人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EIS),在社会适应性量表方面采用由卢谢峰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本研究在荆州三所大学(长江大学,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教育学院),随机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及研究生五个年级的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由被试自行填写问卷,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施测后有效问卷385份(剔除部分信息不全及反应倾向过于明显的样本),有效问卷率96.25%。回收数据后使用描述性统计了解大学生情绪智力及社会适应的现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情绪智力和社会适应在年级、性别、科别、生源地及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然后以大学生情绪智力诸因子为预测变量,社会适应总问卷及其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情绪智力各因素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情绪智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情绪智力各维度发展比较均衡,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中等水平。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处于中等偏好,被试的评价较为集中。(2)大学生情绪智力在性别、科别及是否独生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情绪智力因素得分及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大三的情绪智力各因素的分数均高于其它年级。(4)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各因素及总量表得分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情绪感知和调控他人情绪因素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情绪感知的能力和调控他人情绪的能力显著强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5)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适应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的比较发现,大学生在适应状况中除职业选择适应性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适应性因素均差异显著,适应性总分在年级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大三的学生在社会适应各因素及总分上得分最高,大二学生次之。(6)对不同性别的比较发现,男女大学生在社会适应各因素及总分上无显著性差异。(7)通过比较不同科别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发现,文理科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两因素上差异显著(P<0.05),在学习适应性及环境的总体认同上,理科大学生要强于文科大学生。(8)通过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的比较发现,生源来自城市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角色适应及生活自理适应性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即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角色适应能力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城市大学生有生活自理适应性则低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9)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状况比较发现,独生子女及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能力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10)情绪智力中情绪感知、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三个因素与社会适应各因素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运用情绪因素中与社会适应状况中除环境的总体认同之外的所有适应因素及适应总分呈显著的正相关。(1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对社会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调控他人情绪和情绪感知两个变量对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情绪调控和情绪感知两个变量对生活自理适应性、身心症状表现有较高的预测作用,自我情绪调控变量可显著预测环境总体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