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餐后2h血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来探讨糖代谢异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至2012年住院期间367例冠心病疑似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家族史、及饮酒、吸烟、既往疾病情况、用药情况。生化结果: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同型半胱氨酸,餐后2h血糖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患者的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根据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再将冠心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CHD-NGT组)、糖耐量异常组(CHD-IGT组)、糖尿病组(CHD-DM组)三组。通过统计学方法分别对各组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组(CHD-IGT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CHD-DM组)lnHcy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即健康对照组((P<0.01,P<0.01),也显著高于冠心病糖耐量正常组(CHD-NGT组)(P<0.01,P<0.01),冠心病糖耐量正常组的lnHcy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冠心病IGT组与冠心病DM组lnHcy无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DM组、冠心病IGT组2支或3支病变明显高于冠心病NGT组(P <0.05),冠心病NGT组单支病变明显高于DM组和IGT组(P <0.05)。狭窄程度:DM组和IGT组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NGT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NGT组轻度狭窄高于DM组和IGT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且随着血糖的升高各组Gensini总积分也升高(P <0.05)。无论糖耐量是否正常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随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增加而上升,冠状动脉脉3支病变组患者血浆HCY浓度高于2支或1支病变患者血浆HCY浓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2支病变lnHCY浓度普遍高于高于1支病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心病有关的危险性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在排除了血压、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发现:餐后2h血糖升高、HCY、L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餐后2h血糖升高相关性最明显。结论: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糖耐量异常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性因素。2、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水平、糖耐量异常与冠状动脉的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