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货交易是一种原始的交易方式,它由于受时间、空间和需求的不对称性因素的限制,逐渐被货币交易所取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现代易货交易再次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然而随着现代易货交易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日益广泛,有的学者对它的未来发展过于乐观,认为这将会带领我们走入“无现金”社会,货币将随着货币交易的消失而消亡。这样的观点正确与否,便是文章讨论的重点和核心。文章将从直观层面和现实层面两个角度来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得出纸币交易在可预见的未来,并不会随着现代易货交易的发展而消亡。现代易货交易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来的。在理论研究中,它的定义应该随着实践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加以总结和完善。在实际中,现代易货交易已成为国际市场和许多国家内发展较快的交易形式。在我国现代易货交易也开始逐渐发展,但在开始时由于对现代电子易货的认识有些缺乏,曾走过些弯路,吸取了原来的教训后,我国依然在逐步尝试着现代易货交易方式,尤其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我国的易货交易额剧增。接下来,我们讨论了货币通过减少市场交易成本的信息成本而发展起来的过程。然后借鉴前人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简易模型,接着就运行一个纸币体系的成本和运行一个电子易货体系的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关键的成本参数是一样的,最后得出在纸币占主导的市场体制的运行成本要低于现代易货交易为主导的市场机制的运行成本,当然,市场中发生了通货膨胀从而提高了名义利率的情况下这个结论不再成立;另外,交易市场中商品数量的增加使得现代易货交易的成本增加幅度要大于货币交易的成本增幅;并且采用货币交易方式的成本下限总是低于现代易货交易的成本下限。因而,货币交易方式和现代易货交易两种交易方式相比,前者更优些。并且在货币交易中,交易链条中所需要的信息从本质上来说要比现代易货交易更少。非银行公众对纸币的需求将引起银行部门对纸币的需求,两种需求加起来将确保货币交易在交易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央行也仍将拥有他们发行的货币所表示的价格水平的控制权。文章较为详细的归纳了现代易货交易的定义,分析了其特点、分类、发展基础,并且根据国内外现代易货交易的发展现状,归纳出现代易货交易的优势,然后根据模型通过两种交易方式的交易成本的直观比较,初步探讨了现代易货交易和货币交易的不同,得出纸币交易不会被现代易货交易挤出历史舞台,接下来从现实角度分析了人们的偏好仍是货币交易。文章主题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大致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论文的主要结构和主要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第二章大致介绍了现代易货交易的定义、特点、其分类和发展基础。第三者大致介绍了国内外现代易货发展的现状和现代易货市场的优势。第四章也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首先从货币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易货交易和货币交易,然后从直观层面上设立了简易模型,通过该模型展开分析现代易货交易在未来不会完全取代货币交易,最后从现实层面上来看货币交易也不会因现代易货交易退出市场。第五章结论主要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