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古代纺织品纤维及染料的分析研究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y88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现代考古学的发展,纺织考古学逐渐成为一门涵盖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兴交叉学科,成为科技考古的一个重要分支。纺织品容易腐败老化,与其他出土的文物相比,很难保存下来,而能够保存到现在的古代纺织品少之又少,这些导致在以往的科学研究中没有得到重视。出土纺织品携带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确定出土纺织品的纤维成分及织物组织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出土纺织品进行测试,分析其纤维成分,确定纺织品纤维种类归属。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织物的组织及结构参数,并对观察到的四经绞罗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其次确定出土纺织品的染料成分及是否含有媒染剂。结合纺织品颜色和历史资料,利用拉曼光谱法分析织物染料成分。利用相关元素法,进行能谱实验测试,分析染料中是否含有媒染剂,进一步确定染料成分。结合实验研究和历史资料,模拟茜草和靛蓝染色,进一步印证出土纺织品染料。经过分析测试得出样品1、2、3、4、5纤维原料为丝织品;样品1为平纹组织结构,样品2为斜纹组织结构,样品3为四经绞罗结构;样品4的染料中可能为茜草,染料中含有媒染剂,样品5的染料为靛蓝,染料中未加入媒染剂。本课题是对纺织考古研究方向的初探,还需要结合进一步的其他研究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考古界。
其他文献
通过有关文献研究,对<肘后备急方>的版本流传、现代研究状况以及外科学上的成就作一分析、概括和总结.
通过水热法获得了多孔纳米结构的红磷,其中水热处理24 h所得的红磷(H-RP24h)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光氧化罗丹明B(RhB)和光还原Cr(Ⅵ)的速率常数分别是9.2&#215;10^-2和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