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也是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长沙茶叶生产和加工历史悠久,茶叶栽培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茶叶生产基础条件较好,发展较快。百里茶廊是长沙四大优势产业带,是指长沙县东北向,从双江往金井、高桥、春华一带,跨越九个乡镇,蜿延100余里。本文采用野外调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研究了长沙县百里茶廊茶园建设和生产管理情况,探明了百里茶廊茶叶产业发展和变化特征,意在向政府提供可靠、准确的茶园建设和生产数据,从而指导人们合理开发和建设茶园,为实现土地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野外调查和定点观测,建立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和茶园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2000年、2005年和2008年的三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解译,得到了三个时段的长沙百里茶廊茶园建设变化图。结果表明自2000年起,长沙百里茶廊茶园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与2000年相比,2004年和2008年茶园面积分别增加了2483.5 hm2和5213.8 hm2。2.通过对长沙百里茶廊茶园建设情况和当地经济发展以及自然条件的分析,发现自然因素、市场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是促进当地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3.通过对湘丰茶场的实地调查,采用1:10000的地形图,结合MAPGIS对湘丰茶厂茶园进行矢量化,得到湘丰茶厂茶园分布图。并在MapGIS软件环境下,通过连接图形和属性数据库,建立了湘丰茶厂茶园生产和管理图件,包括茶叶品种、种植年代和施肥情况等。4.通过对湘丰茶厂茶树种植品种分析,发现在1958至1989年之间以种植当地群体种茶为主,自2003年来大力发展各种良种茶的种植,包括桃源大叶茶、白毫早、槠叶齐、福大六一、伏云等。5.通过对湘丰茶场施肥和管理情况的分析,发现湘丰茶厂的生产模式是有机茶园的建设为主,施肥模式采用稻草覆盖、菜枯深埋,配施化肥的施肥方式。稻草覆盖量年均达到5100kg/hm~2,菜枯施用量年均为2400kg/hm~2,尿素施用量年均为525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