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过程与许多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关系密切。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yperplasic suppress gene,HSG)又名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对多种肿瘤传代细胞系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是目前较新的抑癌基因。有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mfn2通过抑制Ras-ERK信号通路负向调节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示mfn2可能在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大约70%的乳腺癌组织表达ERβ,很多乳腺癌组织同时表达ERα和ERβ。部分研究表明,ERβ在多数情况下发挥着抑癌作用,其表达的缺失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我们前期研究发现ERβ表达质粒的转染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转染了mfn2表达质粒的MCF-7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同时发现ERβ可以通过影响mfn2的表达抑制E2诱导的MCF-7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本试验从整体水平观察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印证前期的研究工作。方法:随机选用2008年1月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95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31~88岁。每例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放疗及内分泌等治疗。按照《乳腺肿瘤WHO组织学分类、分级标准》(2012年版)对全部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型、分级。95例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组织学分级Ⅰ级13例、Ⅱ级63例、Ⅲ级19例。依照AJCC乳腺癌TNM临床分期标准(2009年版),TNM分期Ⅰ期12例、Ⅱ期69例、Ⅲ期14例。另外取癌旁正常导管上皮组织(均取自距原发癌灶>5cm处的正常乳腺组织标本,并经病理证实)30例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取组织中ERβ和mfn2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1 Mfn2和ERβ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低于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组织(P均<0.05),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2 Mfn2和ERβ的阳性表达在≤50岁和>50岁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 Mfn2和ERβ的阳性表达在组织学病理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的三组间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两者阳性表达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4 Mfn2和ERβ的阳性表达在淋巴结受累情况0、1-3、≥4的三组间随着淋巴结受累的增多,表达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5 Mfn2和ERβ的阳性表达在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6 Mfn2和ERβ的阳性表达在肿瘤大小≤2cm和>2cm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7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fn2和ERβ阳性表达成正相关。结论:mfn2和ERβ的阳性表达在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均显著高于乳腺导管癌组织。mfn2和ERβ的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受累状况、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fn2和ERβ阳性表达成正相关。mfn2和ERβ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以及TNM分期无关。mfn2和ERβ的阳性表达随着乳腺癌恶性程度的增加、受累淋巴结增多而降低,提示两者表达的缺失促进了乳腺癌的浸润及转移,说明两者表达的缺失与乳腺癌预后不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