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稳步提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实现整体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合理布局和大城市健康发展的必需。改革开放以来,县域工业不仅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摆脱县域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困境的主要着力点。然而,县域工业的发展往往走的是分散化、小规模、数量式扩张的发展模式。目前,县域工业增长减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分散性布局。因此,如何促进县域工业的空间集聚便成为我国县域工业化的关键。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应该利用各种优势,结合自身特点,重点以工业集中区的形式发展县域工业,促进县域经济的繁荣,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对广西县域工业集中区规划布局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分析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县域工业集中区的形成机制,即其形成受到内在机制和导向机制的双重影响。内在机制主要指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导向机制主要指市场导向和政府导向。
二是立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发展特点,分析广西县域的基本情况、县域工业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总结以往广西县域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广西县域工业集中区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是通过城市规划布局理论研究,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理论及文献分析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出广西县域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布局模式,即多约束条件下突出资源优势的循环产业链规划布局模式,该布局模式的空间布局形态主要有组团式布局和区带式布局。
四是根据一年多的调研,通过分析融水苗族自治县康田工业集中区规划布局的形成思路和研究过程,得出其规划布局和空间布局形态。在个案研究中得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对策对广西具有相似背景的县域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在分析县域工业集中区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实际情况,研究了广西县域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布局模式,有利于合理引导县域工业的集中布局,对于推动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