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白噪音》中的拟象世界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05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他出版于1985年的小说《白噪音》展现了后现代的美国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本文将依据法国理论家让·鲍德里亚的拟象理论对小说中的拟象世界进行分析。作者试图从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中的拟象世界。首先,《白噪音》描述了一个超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现实被不断地中介化为拟象,即没有原本的摹本。人们经历的不再是经历本身而是其拟象。因此,人们与自身的真实经历分裂开来,从而失去了真实感。对德里罗来说,大众媒介是产生拟象的主要手段,媒介中无处不在的影像和信息模糊了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区别,这种现实和虚拟关系的倒置威胁着人们感知现实世界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媒介灌输给人们由资本操控的意识形态与观念并最终控制了人们。其次,《白噪音》描绘了一个由商品充斥着的消费社会,而商品事实上是通过工业复制所产生的拟象形式。在这个消费社会中,一切皆可变为商品,人们不再局限于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媒介信息所赋予它们的符号价值。人们试图通过消费来填补心灵的空虚并获得安全感,但这种消费社会所承诺的“幸福”是短暂不可靠的。最后,《白噪音》展现了一个由拟象的人物所构成的世界。小说中的人物对现实视而不见,而是在拟像秩序中寻找自我。他们并未探索和发展自我本真的身份而是将自己包装在他们所选择的已有的身份模型之下使自己看上去更加重要与强大。最终小说中的人物自身几乎也成为了拟象,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在《白噪音》中,德里罗通过展现后现代拟象世界如何存在于传媒文化和消费文化泛滥的当代美国社会,试图提供给读者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来审视当下社会,并试图引发置身于科技与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的现代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互联网+农业”的机遇背景下,电商和物流在农村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分析了冷链物流与农村电商价值体系构成和互助作用机理关系,提出了形成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上下
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范围的日益增加,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渐渐成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此外,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专注于跨文化适应这个课题并花费大量时间
生产汽车电子产品的公司对汽车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需要使用测试设备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测试。一个完整的测试设备包括夹具、负载箱及测试机。夹具的作用是
司竹监是国家设立官方竹类种植园的管理机构。竹类的生长受限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从某个方面而言,经济竹林的种植反应了一个地方的环境变迁。影响司竹监设立的环境因素多种多样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受欢迎的天才作家之一,并被后人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他出生于贫苦的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的小职员。他12岁时
油画,作为西方的舶来品,经过三百年的接触,百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慢慢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油画家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背景下,对西方油画进行思考和探索,在理论上和
家家丰播施器解决了目前农村种子点播和化肥深施的难题,能满足各种作物、果树的需要。一个人操作,不需其他动力,不损伤作物,适用于大田、大棚、菜地、果园和苗圃。
《赤雅》是邝露根据在广西各地的见闻撰写的笔记,记载了明末广西的山川景物、风俗民情以及神话传说等。全书共收条目一百九十七条,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叙明末广西社会各民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务的竞争最终是通过人才的竞争来实现的。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