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导管消融是治疗药物抵抗性房颤的主要方法,但左心房肺静脉解剖复杂变异很多,给消融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多层CT是临床上常用的心脏检查方法,其空间和时间分辨力高,覆盖范围大,可减少心脏运动伪影,改进图像质量,且不受操作者手法影响,解剖显示真实。并可与Carto系统整合,实时指导消融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是用回顾性心电门控256层CT评价左心房变异、肺静脉口形态直径、肺静脉投射角及肺静脉第一分支到肺静脉口的距离。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因可疑冠心病进行256层CT(Brilliance iCT, Philips)冠状动脉检查的病人102例,其中男46例,女56例。具体扫描参数如下:100 kV; 700 mAs;螺距,0.18;探测器准直,128×0.625 mm;球管旋转时间,270 ms;层厚,0.9 mm;层间隔,0.6 mm。应用自动团注跟踪技术触发扫描。原始螺旋CT资料在75% R-R间期重建,传至IntelliSpace Portal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左心房、肺静脉形态用三维容积再现技术来评价,当鉴别肺静脉共干有困难时,参考仿真内镜成像观察是否有肺静脉共同开口;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测量肺静脉开口直径、投射角。在曲面重建图像(CPR)上测量第一分支到肺静脉口的距离。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计26个(25.5%)病人存在左心房囊样结构。憩室的发生率,长度、宽度分别为20.5%、7.1 mm、7.0 mm,副心耳的发生率、长度、宽度分别为6.9%、6.9 mm、5.3 mm。憩室、副心耳最常发现的位置是左心房右前壁。(2)共计74个(72.5%)病人有传统的四个肺静脉。在左心房右侧,共计24个(22.5%)病人有1个副肺静脉:其中包括19个右中叶副肺静脉,4个右下叶上段副肺静脉,1个上肺静脉;共计5个(0.05%)病人发现两个副肺静脉;1个(0.01%)病人发现肺静脉共干。在左心房左侧,28个(27.5%)病人发现肺静脉共干,没有发现1例副肺静脉。10个(9.8%)病人发现双侧肺静脉变异。(3)上肺静脉口部直径大于相应的下肺静脉,右侧肺静脉口部直径大于相应的左侧肺静脉,肺静脉共干的口部最大,右中叶副肺静脉口部直径较小。右侧上肺静脉、下肺静脉、中叶副肺静脉口部更接近于圆形,左肺静脉共干口部更接近于卵圆形。(4)对每一个肺静脉来说,肺静脉投射角变动范围很大。(5)肺静脉第一分支至肺静脉口的距离有很大的变异,左上肺静脉干更长,右下肺静脉干更短,右下肺静脉有更多的早期分支。结论256层CT可以准确的描述左心房肺静脉解剖,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影像依据,便于电生理学家选择合适尺寸的标测导管、选择合适的消融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减少消融手术时间。目的导管内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持续性房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消融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左心房肺静脉交界区解剖及消融位点的合理选择。消融术前详细的了解左心房、肺静脉解剖是必须的,可以增加消融治疗时的安全性、有效性。多层CT在房颤导管内消融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CT大量应用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病人接受辐射剂量相应增加。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低剂量256层CT前瞻性门控、回顾性门控左心房肺静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并评价低剂量256层CT前瞻性门控左心房肺静脉成像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可疑冠心病进行256层CT心脏检查的病人48例纳入研究,所有病人均行100kV前瞻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对每一个前瞻性门控扫描病人,在回顾性门控扫描数据库中发现配对的病人组,配对标准:性别一致,年龄相差不到两岁,BMI变化在5%范围之内,心率变化在2%范围之内,心率变异在3%范围之内。然后在匹配的病人组中随机选择病人来匹配前瞻性门控组。评价两组病人图像质量,并记录CT值、噪声、对比信噪比,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并比较两组病人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结果前瞻性门控组,影像质量为优秀的共计41例(85.4%),影像质量为良好的共计7例(14.6%)。回顾性门控组,影像质量为优秀的共计46例(95.8%),影像质量为良好的共计2例(4.2%)。两组病例主观影像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别(P=0.161)。前瞻性门控组,左心房平均CT值、噪声、对比信噪比分别为511.1±84.0 HU、50.0 ±9.7 HU、13.6±6.0,回顾性门控组,左心房平均CT值、噪声、对比信噪比分别为486.8±115.8HU、47.5±6.0 HU、12.6±2.6。两组病例左心房、主肺静脉的平均CT值、噪声、对比信噪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前瞻性门控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7.7±3.8 mGy、233.6±19.3mGycm、3.3±0.3 mSv,回顾性门控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42.0±5.3 mGy.545.8±58.0 mGycm.7.6±0.8 mSv。这三个指标在两组之间均有明显的差别(P<0.05)。前瞻性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较回顾性门控组缩减56.6%。结论较回顾性门控,低剂量前瞻性门控256层CT成像左心房和肺静脉是可行的,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减少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