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63年Krik提出学习不良这一概念以来,对学习不良的研究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学习不良儿童通常包括:混合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RD/MD)和单纯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MD only)。对这两类数学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是数学学习不良研究的新方向,将有助于我们探究他们数学学习不良的表现,以及形成各自学习不良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与治疗。问题表征一直是问题解决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对问题表征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问题表征是问题成功解决的关键。本研究进一步细化数学学习不良的类型,探讨小学低年级学优儿童、单纯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混合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在问题表征环节——算术事实提取、信息感知阶段、情景表征阶段上的差异;同时还研究了小学低年级儿童在问题表征方式以及有效性上的特点与差异。本研究结果发现:1.学优生与单纯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MD only)、混合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RD/MD)相比,他们能更好地抓住题目中关键的算术事实,单纯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对算术事实的掌握程度显著好于混合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对算术事实的提取,不存在年级上的差异。2.在对于关键词数字的掌握上,学优儿童与单纯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MD only)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对关键词的掌握上前者显著好于后者;混合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RD/MD)对正常题目中关键数字和关键词的掌握程度显著低于前两者。3.在信息感知阶段,学优生与单纯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MD only)、混合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RD/MD)相比,其所用的时间分别显著地少于后两者,而两类数学学习不良儿童之间则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信息感知阶段不存在年级上的差异。4.在情景表征阶段,学优生与单纯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MD only)所用时间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但是学优生、单纯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MD only)与混合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RD/MD)相比,所用时间则分别显著少于后者;在此阶段也不存在年级之间的差异。5.学优生更多地选择了形象表征、直译表征和关系表征方式;单纯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MD only)更多地选择了复述内容和直译表征的方式;而对于混合型数学学习不良儿童(RD/MD)而言,他们更多地选择了前表征水平的表征方式和复述内容两种低水平的表征方式。在表征方式的有效性上,结果显示形象表征、直译表征和关系表征方式能促进学生正确地解决数学应用题;在表征方式的选择及其有效性上,不存在年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