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邵氏“五针法”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的规范、系统化研究,观察邵氏“五针法”对寒饮伏肺型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变化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证实邵氏“五针法”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科学性,以便推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寒饮伏肺型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选用邵氏“五针法”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2次。治疗结束后分别于第15天和第30天各随访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肺功能的变化情况,评价邵氏“五针法”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实际完成病例56例,其中试验组28例,临床控制15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8例,临床控制10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组间疗效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分自身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症状体征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PEF(%)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自身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体征积分自身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喘息、哮鸣音、胸膈满闷症状体征积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试验组两次随访与末次治疗症状体征总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第1次随访与末次治疗症状体征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次随访与末次治疗症状体征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第2次随访症状体征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邵氏“五针法”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取穴精、作用持久的特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2.邵氏“五针法”可以明显改善寒饮伏肺型哮病患者的肺功能FEV1(%)、PEF(%),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改善肺通气功能,减轻气道炎症,这是邵氏“五针法”治疗哮病的途径之一。3.邵氏“五针法”能够明显改善寒饮伏肺型哮病患者的喘息、咳嗽、咯痰、胸膈满闷、哮鸣、气短临床症状体征,尤其是对喘息、哮鸣、胸膈满闷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本法可以迅速改善寒饮伏肺型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理气平喘,解除满闷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