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是我国特有的赛会组织形式。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提高水平,为国争光”到“发展体育运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再到“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全运会为新中国体育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中国全运会的演进历程进行梳理,以期为全运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以社会经济大环境的改变及全运会核心职能变化为依据,将新中国的全运会划分为:建国初期的两个发展高峰;文革时期的全面停滞;改革开放初期的改革与发展;深化改革时期的迅速发展;后奥运时期承前启后,探索创新等五个阶段。全运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了着力发展本土体育、忽视体育发展规律、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全方位服务奥运战略、全民全运的发展脉络。二、现阶段全运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竞赛组织工作规模过大;体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功能定位过于狭隘;场馆建设耗费大,后期利用机制不完善;高校参赛资格受限等。三、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全运会发展提出新要求。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须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利用市场经济的竞争、供求和价格机制,充分、合理的利用社会体育资源,解决体育资源使用上的矛盾;在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培养民众良好的社会竞争意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馆建设需考虑各地实际经济状况和现有的体育资源,提高场馆的与全民健身结合;适度放宽参赛资格的限制,高校以大学生体协为依托,整合体育资源,参加全运会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