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AC与HPV16E7蛋白在CIN到宫颈癌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讨论 VDAC相关蛋白与 HPV16E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进展为宫颈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VDAC蛋白作为宫颈癌靶蛋白位点的潜在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分别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CIN1021芯片中8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宫颈癌组织芯片中5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 VDAC1,VDAC2,VDAC3和 HPV16E7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 SiHa,C33A和S12细胞系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DAC与HPV16E7的表达情况。  结果:  ①宫颈癌组织芯片中,按照HPV16E7蛋白表达的低中高分组后VDAC1蛋白表达在低中组中,VDAC2蛋白表达在低中高组中有统计学差异。  ②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随着CIN病变程度加重,HPV16E7蛋白表达增加,VDAC1蛋白表达增加,两者变化一致。  ③SiHa,C33A和 S12细胞系通过 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处理后VDAC1,VDAC2,VDAC3蛋白表达水平与HPV16E7蛋白表达一致。  结论:VDAC蛋白的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为宫颈癌的过程中 HPV16E7蛋白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呈平行的关系。据此可靶向宫颈病变中 VDAC蛋白,作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一个位点。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群和非动脉硬化闭塞症人群对某些因素暴露情况的不同,来找出与中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存在相关性的危险因素,并找出相对显著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更是学生学习化学和教师施教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演示实验不同于其他实验,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双边”互动活动,通过演示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感悟基本操作能力,巩固和验证有关理论化学知识.  一、关注演示效果,提高实验能力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为了实
  本文旨从血管机制的角度探索CO中毒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机制。本实验在动物实验的水平上对脑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研究,动态观察CO大鼠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B2,TXB2)和6-酮-
目的:tTG 是转谷氨酰胺酶家族中的一员,既往的研究提示,tTG参与了组织纤维化的形成。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是肾间质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效应细胞。本文以体外培养的人肾间质成纤维细
目的:比较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一般情况、基本临床信息、临床自觉症状、母体并发症、围生儿结局、终止妊娠方式及实验室血生化结果;同时分析早发型中不同发病孕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