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维塔耶娃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er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茨维塔耶娃是20世纪俄罗斯诗坛上引人注目的女诗人之一,经历坎坷的一生后,在孤独绝望中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身的悲剧命运。由此,诗人深入地思考生命,在自己的诗歌中关注人类可能遇到的生命困境,并试图探寻摆脱这种困境从而获得精神绝对自由的途径。诗人怀着对生命的热情,在自己的诗歌中推崇人类原始的生命力并呼吁生命的平等和自由,坚持生命本真的存在方式。论文分三个部分探究茨维塔耶娃诗歌中的悲剧意识。第一部分从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人生体验及矛盾的性格等三个方面论述其诗歌中悲剧意识形成的现实根源。现实生活中经历了流亡、亲人的逝世等,让茨维塔耶娃深刻体验到生命的悲剧性。诗人的反抗意识让诗人没有逃离现实的苦难,而是主动与之抗争,由此,茨维塔耶娃在她的诗歌中灌注了强烈的悲剧意识。第二部分通过分析茨维塔耶娃诗歌中对现实困境的反抗、对无望爱情的追求和对死亡的书写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其诗歌中悲剧意识的内容。论文这部分首先论述茨维塔耶娃的一生都在努力突破自己心灵和精神层面的困境,渴望为苦难的俄罗斯寻找摆脱悲惨现状的出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在这执着追求的过程中体现诗人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思考和追寻;其次分析茨维塔耶娃诗歌中无法超越孤独的爱情、张扬奔放的婚外恋情和现实与理想冲突的爱情等所展现的爱情困境及人类内心的痛苦和绝望,从而引起人们对人性的思考;最后阐述茨维塔耶娃在诗歌中用死亡来对抗现实的不幸,并通过精神的永存和人生的完满状态实现生命的永恒,在这种反抗和孕育新生的状态中深刻显现了人类生命的悲剧意识。第三部分通过意象的选择、语言的运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和反复手法的运用等四个方面探讨茨维塔耶娃诗歌中悲剧意识的表达方式。茨维塔耶娃在诗歌中渴望通过代表精神力量的火来消除世间的不美好,从而抵达天空象征的精神绝对自由的世界,但是,最终人类只能生活在现实的屋子中。诗人在这个探寻地过程中体现自身的悲剧意识并借助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和重复手法等传达出来。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针对大连地铁5号线区间盾构隧道管片渗漏水问题及处理措施展开了分析,在分析了盾构隧道渗漏水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
文章利用1978-2005年相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政府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
<正>疼痛往往是烧伤患者的第一反应,在烧伤后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烧伤疼痛程度常与烧伤深度、病程进展、治疗措施和患者的个体因素等有关,如处理不当,
在概述我国技术引进现状的基础上,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从总体层面考察了技术进步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关系。研究显示,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为了抢占保险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各地大力建设分支机构,却忽略了传统运营管理隐藏的风险,导致风险分散,机构重叠,成本居高不下,效率水平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