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通过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群体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异,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以人为本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最好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入手。因此,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且探索出一套合理可行的能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的方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论文首先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然后立足于成都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以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为切入点,确立了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通过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这三个基本指标量化测度了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差异,并探寻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通过比对发现长期的城乡分治、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不清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合理是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的三个主要原因。最后,为了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顺利推动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本文在广泛吸收借鉴西方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成都市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认为成都市首先应当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通过健全成都市的公共财政体制来建立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有了制度的保证与支持,再从老百姓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出发来制定具体的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健全成都市公共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通过这些研究和对策,以期为成都市乃至全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