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塑料生产和应用行业的大力发展,以热固性塑料作为基体材料的产品的品种、数量剧增,且更新频繁。对于已经废弃和即将废弃的热固性塑料,如果不能循环利用,不仅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而且也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热固性塑料具有独特的三维网络分子结构,固化后表现出不溶不熔的特性,这种特性使热固性塑料具有独特的耐热、绝缘等优良性质,同时也导致其废弃后不能被生物降解,再生利用困难。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废弃热固塑料进行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本文主要是关于废弃热固塑料资源化利用管理对策的研究。本文先总结了废弃热固塑料的特点及国内外废弃热固塑料回收管理的现状。在对上海市废弃热固塑料资源化利用现状调研和产生量预测的基础上,分别对废弃热固塑料资源化利用的配套政策体系和回收网络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废弃热固塑料资源化利用现状的调研和产生量预测,上海市2007年废弃热固塑料的产量为6161吨,主要来源于报废电子电器中的基体塑料(占88.70%)、以热固性塑料为基体材料的生产企业的边角料、残料(占6.82%)和报废汽车中热固性塑料饰件和构件(占4.48%);上海市废弃热固塑料的产生量以高于13.63%的平均增长速度逐年增长,预示着在未来10年内将出现热固性塑料的废弃高峰。结合国内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体系的类比分析,总结了我国当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体系的不足和缺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适合废弃热固塑料资源化利用的配套政策体系;建立了基于逆向物流成本的经济激励机制,并从经济学角度对其责任分担情况作出分析。本文充分考虑到热固性塑料作为基体材料应用的特点,从废弃热固塑料三种不同来源出发,提出了P-R\D-R\P-C-R三种基础网络回收模式分别对生产企业的边角料、残料,报废汽车中的热固性塑料以及报废电子电器中的热固性塑料进行回收;并在基础网络之上,进一步强化网络,结合合作机制、VRP优化模型以及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形成以三种模式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废弃热固塑料回收网络。在VRP优化模型中,通过遗传算法实现了以最低回收成本为目标函数的运输网络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