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职能总是在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中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在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中予以调适与变革。地方政府职能作为整体性政府职能在地方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嬗变既遵循一般的演进与发展规律,也有自身的发展轨迹:一方面,地方政府职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予以调适、转变;另一方面在央地权力关系的变革中予以调整,我国行政主导型的单一制体制决定了中央政府的这种主导性。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相应地地方政府的履职重点也发生了变化,集中于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现实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新旧问题叠加,既存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即职能定位的问题,也存在着职能履行的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合理发挥政府工具的作用,为地方政府职能优化提供思路。政府工具也称为治理工具、政策工具,它是政府职能转变与实现的载体,在政府管理与政策执行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政府工具的研究中,工具的选择与应用是核心。政府工具的选择不仅仅按照工具主义的“目标——工具”模式理想匹配,还需考虑公共利益、社会情境等因素,同时受观念、制度、文化的影响。工具的应用作为工具选择的目的,需结合工具特性及其内外部环境,并遵循工具自身应用的节律。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公民社会的成长,为政府工具的选择与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但是个人偏好、过去的选择习惯、社会资本等因素对于工具的选择与应用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中,存在工具“失灵”、工具理性扩张等问题,通过典型的食品安全监管“失灵”事件,探究工具应用的实践过程,剖析其应用的机理及问题,能够对工具及其应用的地方社会生态复杂性等予以成分地认识并重视。工具理性的目的旨在实现价值理性,这是我国地方政府职能优化的工具路径内核。具体来看,需从工具层面着手,以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使制度理性与二者相结合;组织层面,合理提升地方政府组织能力,激发市场与社会组织活力,激励社会组织的承接能力,有效地选择与应用工具;宏观的生态层面,全面优化地方的政治生态,改善政绩考核机制,形塑与规约地方核心领导者,促进地方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的关系合理化,增进社会诚信、公共精神,优化工具应用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