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新现象,即: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以及它们作为政府、企业之外的新角色广泛参与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活动。现在,非营利组织己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涉及到了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也渗透到了千家万户。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开始兴起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运用经验实证,归纳比较以及规范分析的方法对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和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非营利组织的有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包括的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类型、特征、产生的原因和所发挥的作用。第二部分首先重点描述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历史沿革,然后透视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文章第三部分在结合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面临着:大量非营利组织“官办化”特点突出“政府化”倾向明显;非营利组织过多过滥;资金来源单一且不稳定,经费严重缺乏;专业人员较少,业务能力较低;科学管理缺乏,公信程度偏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不足;国际交流较少等问题。并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内涵和外延模糊,定位不准确;缺少良好的文化环境,组织使命不明;科学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滞后:受政府管制太多,缺乏正规化的培育;内部管理经验贫乏,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竞争机制、评估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第四部分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具体的政策建议。认为要扶持与监管并举。一方面是政府承认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并为非营利组织提供制度性的法律保障,使其具有一个合法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必要的监管。其次是自律与他律结合。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缺乏通常伴随公众舆论而来的巨大压力。因此,自我调节作为防范非营利组织犯规的第一道防线是至为重要的,但它必须与他律结合起来。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论文在选题、立论方面有创新。我国对非营利组织问题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论文通过对非营利组织运作现状的分析,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进一步探讨促进其发展的思路及运作举措,具有一定的新意。二是研究方法及主张有创新之处。论文采用经验实证、归纳比较的方法对我国的非营利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具有一定实际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