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城市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广大的农村依然面临着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等诸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不足的问题,并且这种城乡差距呈日益扩大趋势。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中央于2005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新农村建设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它包含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等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新农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持续性地投入,因此又具有长期性。正是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长期性决定了新农村建设需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提供支撑。但是农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和低收益性决定了无法单纯地依靠农村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来完成新农村建设。另外,新农村建设从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所以,新农村建设就需要由政府来发挥主导作用,依靠财政的投入来启动和引导新农村建设。现实中财政投入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何优化和创新财政投入来更有效地支持新农村建设,便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对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和财政投入涵义进行了界定,并对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投入的理论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不同财政体制时期农村财政投入政策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归纳总结。复次,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投入的政策、方式、内容、财政投入的现状以及目前财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再次,对日本、韩国以及我国成都市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国内外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宝贵经验与我国的国情,为完善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投入提出了五条建议,分别是在存量上整合现有财政支农资金,在增量上拓宽财政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优化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投入方向,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以及完善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投入的监督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