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错配(Currency Mismatch)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资产与负债,或者收入与支出,因使用不同货币计值而产生的货币结构不匹配的现象。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会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宏观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存在严重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当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这与货币错配的存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货币政策有效性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把货币错配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相结合进行研究。首先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基于我国经济金融背景,以研究货币错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这一最终目的为导向,展开对我国货币错配严重程度的实证测算,并分析其原因、特点、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前人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方法,参考Karras的向量自回归(VAR)框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重点从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错配的存在没有给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带来显著影响,但是使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有所放大,即更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综合的结论是:货币错配的存在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最后提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如:采取一揽子货币政策组合,通过多种途径降低我国货币错配,其中包括:调整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完善外汇外债管理体制,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加强国内监管和国际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