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特异性纳米抗体的制备及功能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efa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和意义构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受体结合区(RBD)特异性纳米抗体噬菌体文库,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RBD特异性纳米抗体分子。对筛选的特异性纳米抗体分子进行不同表达形式的设计,比较不同表达形式纳米抗体分子的生物学活性与功能差异,并对筛选出的纳米抗体分子进行系统评价,为开发有效的抗MERS-CoV纳米抗体药物奠定研究基础。研究方法使用MERS-CoV RBD重组蛋白免疫羊驼,采集免疫后羊驼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总RNA。使用简并引物通过PCR扩增重链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H)基因片段并连接p CANTAB5e载体将连接产物转化TG1感受态大肠杆菌株,构建特异性纳米抗体噬菌体文库。以RBD重组蛋白为抗原,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纳米抗体分子的筛选。对筛选出的纳米抗体分子Nano10进行不同形式的设计与表达:将Nano10片段与人IgG1 Fc片段进行融合表达,以期形成二聚体结构的纳米抗体分子10-Fc;将不同拷贝的Nano10分子通过柔性linker串联形成二联体和三联体抗体分子。利用毕赤酵母对不同表达形式的纳米抗体进行重组表达,并利用抗体分子携带的组氨酸标签或Fc分子进行纯化,获得4种不同形式的纳米抗体:Nano10单体分子(10-his)、Nano10与Fc融合蛋白(10-Fc)、Nano10二联体分子(10-2)和三联体分子(10-3)。通过间接ELISA和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检测4种形式的纳米抗体与MERS-CoV抗原的反应性和亲和力;通过假病毒与活病毒中和试验,验证不同改造形式的纳米抗体的体外中和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抗体分子阻断MERS-CoV RBD分子与细胞表面病毒受体分子结合的效果,明确抗体发挥中和作用的方式;利用MERS-CoV敏感小鼠模型(hDPP4转基因小鼠)进行体内保护效果评价,筛选出具有良好体内外活性的候选纳米抗体分子。对筛选出的抗体分子进一步进行功能研究。(1)采用对MERS-CoV RBD抗原进行定点突变,解析候选抗体分子识别的关键中和位点,分析抗体改造对识别位点的影响。(2)利用符合不同年代不同地区MERS-CoV分离株RBD序列特征的MERS-CoV假病毒进行抗体中和试验,反映候选纳米抗体分子对MERS-CoV不同时期和地区毒株的交叉中和活性。(3)将纳米抗体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后,通过病毒中和试验、流式细胞受体结合与阻断试验来评价候选纳米抗体分子的耐热稳定性。(4)通过检测注射纳米抗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中纳米抗体残留情况,分析候选纳米抗体体内代谢特征和抗体稳定性。(5)利用MERS-CoV感染致死模型,评价候选纳米抗体在预防和治疗中的体内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本研究构建了MERS-CoV RBD特异性纳米抗体噬菌体文库,并利用RBD重组蛋白筛选到具有较高亲和力的纳米抗体分子Nano10。设计了4种不同表达形式的纳米抗体分子(10-his、10-Fc、10-2、10-3),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成功制备并纯化了4种纳米抗体分子。ELISA结果表明,4种形式的纳米抗体分子与MERS-CoV重组抗原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分析纳米抗体分子亲和力,结果表明经过改造后的纳米抗体分子具有更好的抗原亲和力。4种形式的纳米抗体分子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病毒中和活性,流式受体结合与阻断试验结果表明抗体分子能够有效阻断病毒RBD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分子的结合,表明抗体是通过阻断病毒RBD与细胞表面受体分子的结合来发挥中和活性的。尽管不同设计的纳米抗体具有良好的体外活性,但在体内攻毒保护性试验中,只有纳米抗体分子10-Fc表现出对致死剂量攻毒的h DPP4转基因小鼠的完全保护作用,表明将纳米抗体VHH片段与人Ig G1 Fc片段融合表达形成的二聚体抗体分子具有更好的抗病毒活性。进一步对纳米抗体的中和表位解析发现,位于病毒RBD上539位的天冬氨酸是纳米抗体识别的关键中和位点,纳米抗体的改造未影响识别该位点。序列比对发现,Asp539在目前MERS-CoV分离株中高度保守,利用RBD突变体假病毒进行中和试验发现,纳米抗体10-Fc对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MERS-CoV假病毒均具有良好的中和活性,表明候选纳米抗体对不同MERS-CoV毒株具有交叉中和活性。体外实验表明,纳米抗体在60℃放置7 d仍能保持良好的中和活性;体内代谢实验发现,纳米抗体分子10-Fc体内代谢稳定性显著高于单体抗体分子10-his。在体试验表明:MERS-CoV致死性感染前3 d、感染后1 d或3 d分别对hDPP4转基因小鼠腹腔注射10 mg/kg纳米抗体分子10-Fc,均能对hDPP4转基因小鼠的完全保护,说明纳米抗体10-Fc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利用建立的MERS-CoV RBD特异性纳米抗体噬菌体文库筛选得到的抗体分子进行不同形式的改造,并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成功对候选纳米抗体分子进行表达。通过比对分析,明确了不同形式的候选纳米抗体的抗原反应性、亲和力、病毒中和活性、病毒与受体结合阻断效果、体内保护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IgG1Fc融合形式的纳米抗体分子10-Fc不仅保持了原有纳米抗体VHH单体分子的表位特征,而且能有效的提高抗体的稳定性与保护活性,更好地发挥免疫保护作用。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纳米抗体分子改造与优化策略,为进一步发展抗MERS-CoV保护性抗体及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对于任何皇帝来说,不分封自己的子弟建藩屏国,中央政权就会缺乏可靠的保卫力量,一有风吹草动便岌岌可危;但另一方面,分封的话就得放权让其发展,时间一长势必成尾大不掉之势,反过来又
报纸
郡县制的建立,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标志。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县——冀县建立的过程,建县所在地,以及冀
在多管相贯的桁架结构中,圆管端口截面相贯线通常为突变多、形状复杂的空间曲线。针对传统排料算法难以处理多管相贯模型下圆管排料的问题,利用空间解析几何知识和数值积分原理
为提高联合收割机系统的控制性能,保证收割机系统始终工作在合理的负荷范围内,提出一种采用脱粒滚筒的负载转矩来反映滚筒负荷的设计思想,并采用一种双闭环负荷控制系统,分别
应用VW-6000/5000动态三维显微系统对游离磨料线锯切割过程中磨粒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磨粒在切割区域存在两种状态:一种为接触状态,另一种为非接触状态。同时应用书0.16mm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因地理区域而异,但在中国,近10年在病理诊断的肾小球肾炎中MN呈成倍增长。虽然现代医学对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