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解释学理解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qq439272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一项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重要的教师教育改革运动。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对于教师职业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提高和改进教育实践的重要途径。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仍然存在种种争议,怎样理解教师成为研究者?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和走向实践哲学对于该问题的理解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关注存在本身,注重现场情境,强调参与体验。教育是师生之间展开的丰富的动态的、情境的、发生着的活动。教师置身于教育的生活世界,经历着教育的丰富情境,体验和感受着教育中发生的一切,教师最了解教育的问题所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研究的态度,教师也处于有利的研究位置。 解释学走向实践哲学,重视实践,强调实践智慧,关注意义的实现。教育本质上是实践的,教育是丰富的意义实现的过程。教育实践是教师的教育实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生成实践智慧,实现教育意义,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这种丰富的意义实现的过程是别人不可替代的,教师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研究机会。 教育和教师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的变革要求我们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教师。教育不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教师不是知识传递者;教育是启迪智慧、建构精神的活动,教师是智慧的开启者、精神的引导者,这需要教师具有研究的精神。教师正在被重新发现,“重塑”教师形象成为时代的使命,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的角色。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组织对选才工作的重视,评价中心技术作为一种评价、选拔和培训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性人员测评方法,正在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从均衡社会向不均衡社会转变,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社会后果之一。不均衡不一定是恶果,而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景的一部分,问题在于是否过度分化。社会分化是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
该文着重探讨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调查法和实验法.调查表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然是目前高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