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大众媒体的不断曝光,“事实孤儿”这一长期被边缘化的群体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与孤儿处境相似却得不到与孤儿同等的待遇,这使得事实孤儿的处境越来越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事实孤儿的数量已达到61万,学界对事实孤儿的研究多集中在物质帮扶、社会保护和政策救助体系上,对于其心理健康层面的问题关注甚少。而事实孤儿这类群体无论是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还是个性养成方面,都存在着更加突出的心理和情绪问题,有的甚至存在偏差行为。心理健康关乎到事实孤儿能否健康成长,并影响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应将事实孤儿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关注其健康成长。本文从农村事实孤儿心理健康问题入手,以笔者所在地区的G村为例,以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为工具,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进行资料搜集,在了解该村事实孤儿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的基础上,从个人、家庭、学校三个层面对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了解基本问题的同时,通过对前期收集资料的筛选,确定小Z为个案服务对象,笔者从其成长经历、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期望多方面切入,在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估分析、制定服务计划的基础上,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对服务对象小Z存在的学习焦虑、交往焦虑症状及说谎、不诚实的表现予以干预。事实证明,通过构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案主的焦虑心理和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其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人际交往状况的改善。最后,通过对介入效果的双重评估,证明个案社会工作对事实孤儿心理健康问题的介入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