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公园是我国生态国土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建设旨要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我国地质公园管理制度自确立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探索了一套切合我国国情的经营智慧。当前,地质公园管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出现了一些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而破此题则首需在理论支撑与评价体系上寻找新的路径。从地质公园的综合价值入手,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类型,对于认识、管理和利用好地质公园资源资产,全面发挥其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经济学理论的自然资源价值论和生态学理论的生态系统价值论,结合对地质公园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地质公园综合价值概念模型,包括核心价值、中间价值和外围价值三层,分别对应于地质公园的环境保护、人文服务和经济发展三重功能,各层价值量的高低因资源特性及所在区域发展程度而异。通过全文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该模型,丰富了地质公园综合价值内涵,揭示了各价值层之间及其与公园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解析了地质公园价值要素,为开展基于综合价值的管理和经营夯实了理论基础。通过理论和文献研究,在搜集对比大量指标及咨询专家的基础上,经过指标归一化处理,按照全面性、客观性、可行性、独立性和系统性原则,构建了包含自然价值、科学观赏价值、经济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地质公园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自然价值包括典型性、稀缺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科学观赏价值包括科研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和游憩价值,经济文化价值包括区位价值、历史风俗和宗教遗迹,生态价值包括生态环境和规模容量,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采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对我国35个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综合价值评价实证,并用多重对应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两两价值及综合价值的聚类分析,最终得到具有共同价值组合特征的五类国家地质公园,按照其价值特征分别命名为资源型、生态型、综合I型(成熟发展型)、综合II型(中等发展型)、综合III型(低等发展型)地质公园。对地质公园综合价值模型进行完善,核心价值层包含自然和生态价值,中间价值层包含科学和文化价值,外围价值层包含旅游和区位价值。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综合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框架,并提出各类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建议,为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地质公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