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舌鳞癌细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p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RSCC-1基础上重新建立一株生物学特性稳定的兔舌鳞癌细胞系。  方法:  1.复苏RSCC-1细胞,培养并传代后,选取对数期生长细胞制成细胞悬液,以2×106个/ml注射到新西兰白兔舌侧缘中1/3处,成瘤后,取无坏死的肿瘤组织采用Transwell Permeable Supports(TPS)法进行原代培养,对原代培养细胞采用差异贴壁法和消化排除法进行纯化,传代培养。  2.对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包括,①细胞形态学: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②免疫细胞化学:运用广谱角蛋白(pan-CK)和波形蛋白(Vimentin)对细胞进行免疫组化的测定;③核型分析:Giemsa染色后油镜下分析细胞染色体众数;④细胞动力学检测:包括细胞周期测定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⑥成瘤特性检测:包括同种异体(兔)和异种(裸鼠)成瘤。  结果:  1.RSCC-1接种2w后,兔舌缘出现新生物,组织学证实其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2.原代培养15d后,在组织块周围有细胞爬出,逐渐增多,传代纯化后细胞长势良好;  3.生物学特性检测  a)倒置显微镜: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生长呈失接触性抑制、锚着依赖性丧失;扫描电镜:细胞间相互堆叠,表面有微绒毛;透射电镜:细胞形态不规则、核异型性明显,可见张力丝,细胞间呈桥粒或半桥粒连接;  b)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广谱角蛋白(pan-CK)表达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阴性;  c)核型分析:细胞系主要为超四倍体核型;  d)细胞周期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活跃,生长能力强;  e)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分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  f)同种异体(兔)和异种(裸鼠)成瘤率:均为100%。  结论:成功建立了兔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并命名为RSCC-1a,现已连续传至30余代,通过对RSCC-1a的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检测,证实其为一能稳定传代且生物学特性稳定的细胞系。
其他文献
目的:激光照射后,首先在SEM下观察(牙合)面的超微形态改变、裂隙口大小的改变、裂隙内杂质量的改变.然后用窝沟封闭剂封闭窝沟,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封闭剂的渗透性密合性.初步
为了探讨不同的腭裂修复术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应用6只4周龄纯种雌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5组为实验组.该文研究认为:1、W
研究了无耗晶体的扩散效应对高斯光束在光伏光折变晶体中孤波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与晶体参量匹配的高斯光束,晶体的扩散效应将造成高斯光束孤波演化的自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