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RSCC-1基础上重新建立一株生物学特性稳定的兔舌鳞癌细胞系。 方法: 1.复苏RSCC-1细胞,培养并传代后,选取对数期生长细胞制成细胞悬液,以2×106个/ml注射到新西兰白兔舌侧缘中1/3处,成瘤后,取无坏死的肿瘤组织采用Transwell Permeable Supports(TPS)法进行原代培养,对原代培养细胞采用差异贴壁法和消化排除法进行纯化,传代培养。 2.对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包括,①细胞形态学: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②免疫细胞化学:运用广谱角蛋白(pan-CK)和波形蛋白(Vimentin)对细胞进行免疫组化的测定;③核型分析:Giemsa染色后油镜下分析细胞染色体众数;④细胞动力学检测:包括细胞周期测定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⑥成瘤特性检测:包括同种异体(兔)和异种(裸鼠)成瘤。 结果: 1.RSCC-1接种2w后,兔舌缘出现新生物,组织学证实其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2.原代培养15d后,在组织块周围有细胞爬出,逐渐增多,传代纯化后细胞长势良好; 3.生物学特性检测 a)倒置显微镜: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生长呈失接触性抑制、锚着依赖性丧失;扫描电镜:细胞间相互堆叠,表面有微绒毛;透射电镜:细胞形态不规则、核异型性明显,可见张力丝,细胞间呈桥粒或半桥粒连接; b)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广谱角蛋白(pan-CK)表达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阴性; c)核型分析:细胞系主要为超四倍体核型; d)细胞周期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活跃,生长能力强; e)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分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 f)同种异体(兔)和异种(裸鼠)成瘤率:均为100%。 结论:成功建立了兔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并命名为RSCC-1a,现已连续传至30余代,通过对RSCC-1a的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检测,证实其为一能稳定传代且生物学特性稳定的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