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平扫脑动脉高密度征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脑血流评估的价值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是当前最新获得大量研究证实的一种实现脑闭塞血管快速再通的技术。该技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术前如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状况进行快速、有效评估。头CT平扫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能否利用其对颅内血流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对机械取栓手术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头部CT平扫特定层面颈动脉系统主干及其颅内分支的密度改变,与即时脑血管造影(或CTA)结果及术中手术操作结果相比较,初步评估CT平扫高密度征对脑血流判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选取不同层面((1)舌骨层面:评估颈总动脉;(2)翼腭窝层面:评估颈内动脉主干;(3)前床突层面:评估颈内动脉末端;(4)鞍上池层面:评估大脑中动脉水平段;(5)侧裂池层面:评估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对选定层面CT图像进行判读。对主干血管进行CT值测量,应用脑血管造影(或CTA)及手术操作图像资料对CT平扫观察测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158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大脑中动脉闭塞93例(主干闭塞79例,分支闭塞14例),颈内动脉C6段及以远闭塞42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31例,颈内动脉C6段闭塞11例),颈内动脉C1起始部急性闭塞14例,颈内动脉起始部合并远端串联闭塞9例。所有入组病例中发现靶血管出现高密度征112例(71%,112/158),其中能通过CT值测量进一步证实的有98例,高密度征部位CT值平均为58.3±6.4 HU(亨氏单位),明显高于同一层面对侧血管相应部位或同一血管其他层面正常段(42.7±5.7 HU)。不同闭塞部位脑动脉高密度征出现几率存在较大差异:颈动脉末端及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闭塞出现几率最高分别达到87%(27/31)及82%(65/79);颈内动脉C6段急性闭塞出现几率为45%(5/11),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闭塞出现几率为43%(6/14);颈内动脉C1段起始部闭塞在测定层面未发现明确高密度征;9例串联病变均在远端闭塞部位出现高密度征100%(9/9)。脑动脉高密度征通常出现靶血管闭塞(或栓子停留)部位及以远,而脑动脉高密度征与脑血管造影或CTA对靶血管闭塞点判断的比较具有明显的部位差异: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闭塞部位的显示脑动脉高密度征与脑血管造影或CTA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颈内动脉末端闭塞(C6段及以远)常规造影及CTA检查均未能如实反映靶血管闭塞部位,而对于颈内动脉C1段起始部闭塞恰恰相反,常规造影或CTA均能准确提示靶血管闭塞部位,脑动脉高密度征因各种因素无法准确判断;对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合并远端串联闭塞,脑动脉高密度征常提示远端闭塞靶点,而常规造影或CTA仅能提示近段闭塞。结论: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取栓术前筛查手段,CT平扫脑动脉高密度征可以被用来评估是否为急性大血管闭塞的一项重要指标。脑动脉高密度征通常出现靶血管闭塞(或栓子停留)部位及以远,对于颈内动脉末端闭塞,CT平扫脑动脉高密度征较CTA或常规脑血管造影更能较为准确的显示大血管闭塞部位。
其他文献
<正>2013—2014年在帕米尔吉尔赞喀勒墓群出土了一批玉髓类珠子,其中包括22颗红玛瑙珠、7颗天珠和44颗蚀花红玉髓珠。本文从宏观与微观角度观察分析其中出土的红玛瑙珠,尤其
针对煤炭资源整合重组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煤炭企业资源重组的动机、整合秩序等,提出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的整合原则、整合方式和整合程序,研究结果对提高煤炭企业资
本文分析在国内外贸易中实行的所有权保留制度.文章首先阐述了"所有权保留"的概念和原理;继而着重对所有权保留中的相关权利进行剖析,尤其是对买受人的期待权和出卖人的取回
针对目前刻意曲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模因论视角下刻意曲解的表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刻意曲解是交际者为达到特定的语用效果所采取的语用策略,是一种
随着计算机总线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带宽已经提升到GB的级别,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USB 2.0数据传输接口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