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投资“量”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主推力量;而到了买方市场,“质”则将替代“量”的位置而成为主导力量,投资“质的提高”将对经济发展具有更长远的意义。浙江省已然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一味的强调投资“量的增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不符合发展要求,如何使投资“质的提高”——投资效率的提高则成为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且浙江省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率,摆脱高投资率的束缚有赖于投资效率的提高,惟有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才是保持可持续经济增长率的良策。传统投资效率研究中,假设不存在外部性,当我们去掉这个假设时,效率则不能只是从自身的角度来考量,视角须扩大为整个社会。经济的腾飞也带来了资源消耗过度,环境破坏日趋严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中央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更加重视能源的节约及科学利用,并提出“新型工业化”工业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引入并研究投资的社会绩效为实现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及对政府产业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本文开篇为绪论,之后为相关理论综述及分析方法介绍,随后利用2001-2009年浙江省工业行业数据,采用DEA分析方法,对不同行业投资效率的平均值进行了观察,再对每一年的投资效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行业中烟草加工业效率最高,其他行业投资效率较低且存在投资过热和投资规模报酬递减的情景,分析结果揭示浙江省工业发展要从资源投入主导型转变为技术推动型,必须提高浙江省传统优势轻工业规模效率水平,对于技术效率过低的轻工业,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投资规模,以加强行业竞争能力;并且要进一步提高装备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效率,以控制重化工业的投资规模。在进一步研究中,将投资效率的评价纳入了整个社会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试着从“经济、社会、资源”的角度构建一个投资的社会绩效评价体系,随后对浙江省工业投资社会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投资社会绩效的产业结构符合发展要求,由于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投资过热,从而导致了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相悖。分析结果揭示浙江省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产业的投资社会绩效较高,装备制造业及浙江省传统优势轻工业产业的绩效次之,重化工业的绩效较差;传统优势轻工业、金属矿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总经济绩效高于重化工业;高新科技产业及石油工业的投资科技进步绩效较高,传统工业及重化工业次之,电力、热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及对技术要求不高的轻工业最低;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及电力、热力、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投资节能环保绩效较高,轻工业次之,重化工业绩效最低。最后得到浙江省工业投资效率及社会绩效相关的结论,并针对性的提了些许建议。提出以投资的社会绩效为导向,调整投资结构,进而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调控资源的力量。较前人研究有所不同的是,笔者基于行业层面,将效率分解对投资效率进行了探讨;而在研究投资社会绩效时,本文富于创造性的构建了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首次从实证的角度对投资社会绩效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