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国迅速兴起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的古村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尽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分别于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命名了三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但古村落所蕴藏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未得到系统、有效地保护。
本文采用参考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与梳理,结合笔者在工作中进行的多次田野调查及参加相关会议所积累的资料,对中国古村落保护现状及中国古村落保护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古村落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对比分析探索中国古村落保护做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的方法。
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古村落的保护现状,明确了在物质文化保护层面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层面的古村落概念,概述了中国古村落保护提出的历史背景、文件依据和现阶段的保护成果,分析了古村落的存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也指出现阶段古村落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重点,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其活态性、民间性、生活性、生态性的文化特征,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生和传承与其特定环境的相关性以及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承载主体对于活态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并以江西南丰县石邮村的傩文化遗存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提出古村落的认定不应该仅限于其中的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存丰富的古村落也应得到重点的保护。
第三章分别引用了国外和国内保护古村落的案例进行分析。国外案例通过分析日本对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成功经验,介绍了日本“内发型开发”的古村落保护理念。国内案例则以江南古镇为例,特别分析了古村镇乌镇和西塘的保护和开发状况,指出了在中国古村落保护过程中存在着“重物质保护轻非物质保护”的情况。本章还将国内、外的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的结论。
第四章重点分析了目前中国古村落保护中所存在问题的根源,并相应地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保护古村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在保护古村落原有风貌的同时,靠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来传递弘扬古村落真正的气息和神韵。二是协调好原生态与现代化的关系,即在保护和改善古村落生存状态的同时,保护居民的经济利益,满足他们的精神和物质追求,增强他们对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文化保护意识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