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我国的民生之本,农业类上市公司作为农业企业的代表,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但是目前在此类上市公司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证监会的公布的财务造假案例中也常常有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身影。从盈余管理到财务舞弊,生物资产是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事故多发地。因其特殊性,生物资产的计量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减值的计提等方面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难题。獐子岛集团曾经是农业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在辉煌时期被称为海上大寨。近年来却多次发生生物资产大额减值的情况,扇贝不断的逃跑、饿死和集体覆灭。这些事件的背后是獐子岛公司在生物资产计量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对獐子岛进行深入分析,从计量方法选择、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减值计提几个角度找出存在的问题。獐子岛的生物资产计量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很好的体现生物资产价值的变化;在初始计量中,苗种费等成本的可靠性差;在后续计量中,海域成本的摊销不客观;生物资产减值的计提中,存在诸多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出现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从市场到内部控制再到监管,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也正是这些原因共同作用下,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生物资产计量方面的问题重重。主要包括:第一,生物资产市场活跃度低,使公允价值计量难以发挥优势。第二,存货管理不完善,导致企业存在大额减值的风险。第三,企业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第四,生物资产异常的价值变动。第五,各部门的监管不足,使企业在生物资产计量方面有漏洞可循。通过本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我国的生物资产计量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生物资产计量情况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的进行改善,包括计量模式的选择、计量过程中的控制,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以及相关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计量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在计量过程中适当使用公允价计量以体现生物资产的价值变动;其次,在计量过程中要注意成本的分配合理性;另外,在企业内部要注意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对生物资产计量的专业能力和公允价值模式的学习;最后,完善生物资产方面的内部控制,从源头上规范生物资产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