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共政策执行与经济因素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经济维度来研究公共政策执行势在必行。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人员动用相关公共资源实现某一公共目标或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大部分公共资源本质上都是有限的和多用的经济资源。要使政策执行投入的公共资源创造尽可能多的政策效益和公共利益,必须有效减少政策执行的成本。机会成本是一种对政策执行过程影响深远的隐性成本。研究政策执行的机会成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得与失,及时纠正政策执行的偏差和失误。公共政策的优劣并不仅仅在于它规划的宏伟蓝图或描绘的目标有多么美好,而更重要的是在于人们选择执行这种政策所产生的成本是否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同时实现的成果能否带来尽可能多的公共利益。政府之所以要执行各种各样的公共政策,原因在于通过政策执行的方式来解决某些公共问题所产生的成本比选择由市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来解决的成本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公共政策执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政策执行不仅要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公平,而且要使执行过程充满效率。这种效率不仅指时间价值层面的,更应关注经济价值层面,即在有限的成本下争取使执行效益达到最大化。要实现公共政策执行的低成本和高成效,一方面要衡量公共政策执行的机会成本的大小,即执行某一政策时可能面临的最大潜在损失;另一方面要预测公共政策执行的预期收益,即执行某一政策后可能的最大潜在收获。只有兼顾并科学地分析公共政策执行可能的“得”与“失”,才能筛选出执行价值较高的优质政策方案,最大限度的避免公共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得不偿失”的状况。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客观上要求政策执行应越来越多地考虑经济因素。政策执行虽然也是一种政治性的活动,但是随着政策执行与市场机制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程度的提高,政策执行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政府经济性活动的特点。因此,政策执行具有政治与经济双重属性,应在把握政策执行政治性的同时,深入研究其经济性。政策执行的双重属性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两者平行的关系。只有保持双重属性的平衡,才能保证政策执行的成功,实现公平价值、效率价值的双赢。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概念来研究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是今后我国政策执行研究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试图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研究公共政策的执行,着重探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共政策执行的机会成本这一关乎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提升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