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全程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某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实施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135例,在排除相关研究禁忌后,采用平行对照、开放、随机的研究方法,将135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完成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rie,SF-36)评分。对照组患者(61例)给予常规护理,即医生主导干预,护士人员遵医嘱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进行造瘘口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心理、生理护理,介绍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指导围手术期的饮食、用药等;观察组患者(74例)则给予全程护理,即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讨论永久性膀胱造瘘的相关知识,培养分析问题-提出护理方案-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形成专职研究护士团队,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干预机制,对患者的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行为及过程进行干预,通过拟定干预计划,实施干预措施解决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患者治疗结束,再进入随访阶段后加强患者的院外个人护理指导,强化门诊随访制度。两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完成随访,再次完成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rie,SF-36)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进而分析全程护理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量表评分中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等各个维度的组间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总分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ESCA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等各个维度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总分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81.26±11.1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6±12.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评分(82.14±11.8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2±11.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疼痛评分(78.69±10.56)明显高于对照组(72.24±10.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80.54±12.87)明显高于对照组(72.35±13.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5);观察组患者精力评分(82.85±11.57)明显高于对照组(74.26±12.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75.54±10.56)明显高于对照组(70.33±9.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5);观察组患者情感职能评分(77.54±10.33)明显高于对照组(72.13±10.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79.62±11.12)明显高于对照组(72.58±10.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P<0.05);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总分(78.46±10.78)明显高于对照组(72.52±10.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P<0.05)。观察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共发生膀胱挛缩1(1.35%)例,导管阻塞1(1.35%)例,造瘘口感染1(1.35%)例,逆行感染1(1.35%)例,未发生导管脱出,膀胱造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1%;对照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共发生膀胱挛缩2(3.28%)例,导管阻塞2(3.28%)例,导管脱出3(4.92%)例,造瘘口感染3(4.92)例,逆行感染2(3.28%)例,膀胱造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67%;观察组患者观察期造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等存在明显差异,经全程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自ESCA量表评分与SF-36量表评分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337,P<0.0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作用显著,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相比,全程护理干预组患者ESCA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经全程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更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全程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