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验的哲学反思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表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科学技术与实验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的方式方法也在更新和进步,并在各个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虚拟实验就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崭新的实验方法。与传统的实验方式相比,虚拟实验的“新”表现在其具有虚拟性、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构想性等特征。虚拟实验与现实实验、思想实验、模型实验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实验主体、实验客体、实验手段、实验过程、实验环境、实验结果等。虚拟实验的出现,是对传统实验方式的重大突破。从哲学层面看,虚拟实验的实验对象不是现实的存在物,而是“虚拟实在”,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意识,是物质与意识的中间状态。虚拟实在打破了传统唯物论所做的物质与意识的二元划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虚拟实验,作为一种新的实践形式,我们称之为虚拟实践,它侧重交往实践。虚拟实践主体、实践客体的虚拟性以及实践方式的超现实性,极大发展了传统实践观的内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虚拟实践也能产生新的认识。虚拟的虽不是实的,但却是真的,经由虚拟实践获得的知识也可以是可靠的。此外,虚拟实验产生了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它是波普尔世界3的延伸,是新世界3。经反思表明,虚拟实验的出现既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存在也有其哲学基础,未来将成为各学科领域的主要实验方法。
其他文献
组织伦理能力是组织在制定伦理规范、处理伦理关系、把握伦理实践时,做出合乎善的评判和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它由组织中的个体道德能力、组织实体的伦理运行能力以及社会伦理
生活方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生活方式就是人为满足自己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体模式,即人的全部实践活动方式。从狭义上说,生活方式是指个人、家
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是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不断扩大的条件下不断形成并发展的。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全球化运动给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带来
“‘现象学反思’是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论的总体标题,‘现象学反思’是一种本质直观的反思,它要求在反思中对反思对象进行本质直观的把握。现象学的本质直观(观念直观)概念起源
学位
本文通过对拉克劳建立领导权前后的意识形态观的介绍与分析,揭示拉克劳意识形态观与领导权理论的内在关联。文章指出,拉克劳在对抗的理论基石之上,借助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高,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风险社会,社会突发性危机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迅速扩散性都在日益增强之中。无论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掠夺程度也越来越深,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矛盾愈来愈尖锐。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引起人们对环境的高度重视。对企业而言,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