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贵州慈善事业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69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是一种社会行为,是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非义务地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高尚无私的支持与奉献行为。尽管慈善机构的首要特点是民间性,但其类型可以划分为官办准慈善机构和民间慈善机构。贵州慈善事业起步于明代,至清代得到较大发展,功能各异的慈善机构普遍设立,慈善机构广辟善源,实施养教结合,教会也积极参与贵州慈善活动。辛亥以后贵州地方军阀统治时期贵州慈善艰难发展,并出现近代化因素。抗战时期是贵州慈善事业的大发展时期。一方面,抗战时期日寇侵黔、难民的大量涌入、频仍的灾荒都迫切需要贵州慈善事业紧跟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国民政府的积极推动也促进了这一时期贵州慈善事业的发展。抗战时期贵州的慈善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类:传统善堂、善会;教会慈善机构;全国性、世界性慈善机构在黔分支机构;救济院。抗战时期贵州各类慈善机构活动频繁。传统善堂、善会依然竭力开展慈善活动;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教会积极投身抗战医疗救助和兴学施教等慈善活动;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贵州分会及贵州保育院在抗战时期努力开展难童救济;世界红卍字会贵阳分会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和小本贷款等慈善活动;抗战时期驻在贵阳图云关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机构完备、管理科学,抗战时期派出100多个医疗队随军进行战场医疗救济,还积极进行战场疫病防治,义务组训战场医疗卫生人员,积极参与难民救济;抗战时期贵州各地救济院注意加强制度建设,主要承担传统慈善机构收养鳏寡孤独的职责,也兼及战时难民慈善救济。抗战时期贵州慈善事业的突出特点有二:一是难民救济成为抗战时期贵州慈善活动的中心内容;二是国民政府对慈善机构进行渗透性的控制,国家权力向慈善领域扩张。抗战时期贵州慈善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留下了一些缺憾。
其他文献
<正>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
<正>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灵活运用题给信息和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新问题、实际问题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也是新课标中考命题的必然趋势。在近年
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分析、解决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特别需要注意求真务实。例如,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
我国城市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的急剧膨胀形成了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之一。目前我国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正处于粗放外延
在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军队方与地方服务机构不同利益主体行为构成一个博弈。在二个阶段动态博弈过程中,规避后勤保障社会化委托代理风险,需要建立健全法律监控体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劳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贯彻和落实,许多青少年学生步入中等职业学校成长学习,而与中等职业
作战之法,以正兵合战,以奇兵取胜.善于出奇制胜者,往往能抓住战机,突发奇师.用药如用兵,仲景立法遣方用药,除其常规辨证施治外,亦能够抓住疾病病机之变化而用药,所以,有些治
脂肪乳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药物新剂型,脂肪乳的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稳定性好,能为机体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和能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和经济价值。本文制备了油相浓度较高的脂肪乳注射
<正>1国内SPF鸡群微生物学监测1.1现状检测项目不全,缺少禽肾炎病毒、禽鼻气管炎病毒、禽轮状病毒、禽结核、腺病毒Ⅱ群、沙门菌其它种、禽副黏病毒2型和3型及不同血清型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