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庞蒂的视觉问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洛-庞蒂的视觉问题是其哲学隐喻。笔者在这篇论文主要论及的是梅洛-庞蒂开放的“视觉”机制是如何建构的,如何为视觉经验寻找“沉默”的起源。论文将哲学理论结合当今热点话题——“视觉与思维”关系,切入梅洛庞蒂身体美学中的一个细微点:“视觉”机制,并论述其运行模式及作用,研究论文寻求与当今热点话题的契合,对于发现生活中的“可见性之谜”以及重新审视美和艺术有积极的意义。论文的研究背景是:其一,西方绘画艺术中的视觉问题,即目光交织问题。其二,世界的“可见性之谜”,即在何种意义上,我们需要重新“看见”世界。第一章分析梅洛-庞蒂的视觉隐喻的提出策略:处理视觉与思想、视觉与语言的关系。视觉不是思想,视觉已经包括思想,因此视觉即是问题,也是回答。目光作为“身体在世”的证明,成为人类境遇的“持有者”——它要求介入世界,而非旁观世界。因此梅洛-庞蒂要求从柏拉图—笛卡尔“俯瞰式”的视觉降临到“着陆”的视觉,他呼吁哲学家、艺术家回到生活世界。这种视觉机制要求我们悬置客观判断,恢复与世界的原初关联。人类站在世界的永恒沉默之中,同时也内嵌在世界之肉中,这决定了我们的目光能够在单一维度中与他者的目光交织。第二章论述梅洛-庞蒂的视觉经验,他要求人类“重返现象”,重返对现象的体验。梅洛-庞蒂试图为视觉寻找本体论的位置,它是我们与事物相互“看见’的临界点,人类需要描述自身与世界的原始沉默、原初关联。世界是沉默的他者,但身体的意向性可以为其投射意义,并将“他者”的意义交织于其中。画家身体的可逆性决定了其目光的可逆,他们的目光能够直接穿透事物,与世界建立一种应答关系。由于身体主体的意向性能够在世界投射意义,因此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时,人们应当采用一种准人类、准永恒的注视。当画家将身体借给世界,并站在存在的中心去投射意义时,艺术品便获得了“肉身”,它们开启一个无法穷尽的现象场,等待他者目光的注视与交织。第三章阐述我们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需要“开放”我们的视觉。艺术家的视觉是“伟大”的视觉,他们的目光能够深入事物内部,使不可见者可见。艺术作品是现实的“内在镜像”,区别于假象和幻觉。梅洛-庞蒂的视觉问题使得人类已经习惯了的明证性“震荡”,然而当人类处于“幻”与“真”的模糊性中,不确定性必然会愈发加深。
其他文献
人的一生80-90%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我国装修广泛使用的人造板的甲醛污染制约着产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质和生存健康的提高。弄清污染特
在民众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高涨的时代里,面对侵袭而来的民意,司法实践往往不知如何应对。对于民意能否介入司法,以及司法如何对民意做出回应,学界和实务界的讨论十分热烈。此
文章在Arcview、Arc/info等GIS软件的支持下,对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情况进行遥感监测,监察总面积为97352.08km2,荒漠化面积有65506.44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7.29%,其中沙漠化面
<正> 一个时期以来,意象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文艺理论、特别是诗歌理论研究中,并将其作为诗歌主要审美条件之一。相对来说,对我国诗歌长期使用的意境这一概念,似乎就较为冷淡
<正>如果不贴近硬件行业,我们恐怕很难会感知到:我们正处于一场剧烈的变革之中。虽然因为刘海设计而被广为诟病,但这不妨碍i Phone X凭借Face ID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苹果手
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关涉学校教育理论思考与实践变革的重大现实问题。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之竞争价值观念泛滥,合作价值观之于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时代价值愈益凸显,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的教育政策保障不断清晰完善。处于全面、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转型际遇下的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面临着多重抉择的困惑,在多元化、信息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际遇下,合作共享已成为世界教育变革价值取向的主潮。合作是学校教
考察了肇庆地区叶下珠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对肇庆叶下珠水和乙醇提取物进行抗HBeAg/HBsAg的实验研究,同时与广西产叶下珠和叶下珠
准确预测芯片的工作温度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电子设备热设计时,需要建立简化并且准确的芯片热模型,从而节约计算资源,缩短设计周期。本文首先根据几种典型封装芯片的工艺
目的了解本地区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患病情况,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妇科病、乳腺病普查资料82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种妇科病检出率28.70%,妇科疾病中前3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现代农业建设,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