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2014年7月至2014年11月泸州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99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情况、抗菌药物的耐药谱特征,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相关耐药酶基因CTX-M、TEM、SHV的分布情况,为泸州地区医院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1.纸片扩散法(Kerby-Bauer法):采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的此方法检测实验菌株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头孢类、碳青霉烯类、磺胺类、单环β-内酰胺类七类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 25922进行质控。分析实验菌株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三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判定实验菌株的耐药模式分布。2.初步筛选及表型确证试验(The Screening and Confirmatory test):参照CLSI 2012年推荐的标准,采用此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将实验菌株分为ESBLs阳性组和ESBLs阴性组,并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菌株的耐药性差异。3.PCR技术:首先提取产ESBLs菌株的质粒,以设计的CTX-M、TEM、SHV三对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blaCTX-M、blaTEM、blaSHV的携带情况。用紫外线检测仪观察电泳结果,选取阳性扩增产物送检做基因测序。结果:1.临床分布情况:99株实验菌株主要分离于局部分泌物,占34.34%,其次为中段尿标本,占27.27%;临床科室分布较分散。2.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抗菌药物的耐药分布:哌拉西林85.86%(85株)、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07%(7株)、复方新诺明71.72%(71株)、头孢唑林66.67%(66株)、头孢噻肟61.62%(61株)、头孢他啶32.32%(32株)、头孢曲松52.53%(52株)、头孢吡肟12.12%(12株)、头孢西丁5.05%(5株)、氨曲南27.27%(27株)、环丙沙星55.56%(55株)、左氧氟沙星38.39%(38株)、庆大霉素52.53%(52株)、阿米卡星3.03%(3株)、亚胺培南1.01%(1株)、美罗培南1.01%(1株);(2)耐药模式的分布情况:多耐药菌株34株(34.34%),双耐菌株22株(22.22%),单耐菌株24株(24.24%),全敏菌株19株(19.20%),其中多重耐药模式的表现形式主要为GEN+CTX/CAZ+CIP/LEV(31株,91.18%)。3.产ESBLs大肠埃希菌情况:(1)药敏结果:ESBLs阳性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而言,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株;(2)不同耐药模式菌株产ESBLs情况:多耐模式菌株产ESBLs率高于单耐模式菌株,X~2=24.983,P<0.001,有统计学意义;双耐模式菌株产ESBLs率高于单耐模式菌株,X~2=9.299,P=0.002,有统计学意义;(3)耐多药产ESBLs菌株的药敏结果:满足条件的33株实验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较敏感,对头孢吡肟耐药率偏高,对其余抗菌药物严重耐药4.ESBLs基因的检测结果:(1)blaCTX-M、blaTEM、blaSHV的检测情况:60株产ESBLs菌株中三种基因总检出率为85%(51株),其中blaCTX-M检出率70%(42株),blaTEM检出率71.67%(43株),blaSHV检出率15.00%(9株);(2)ESBLs基因与耐药模式的关系:多耐模式菌株中以复合型ESBLs基因为主(60.61%,20/33),其中blaCTX-M+TEM占80.00%(16/20)。双耐模式菌株中也以复合型ESBLs基因为主(66.67%,12/18),其中blaCTX-M+TEM占50.00%(9/18)。结论:本地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广泛分布于临床各科室,其耐药情况严峻,产ESBLs菌株常见,ESBLs多见于多耐、双耐模式菌株。耐多药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碳青霉烯类是最后防线。单一型基因和复合型基因主要存在于多耐模式菌株,单一型基因以blaTEM、blaCTX-M为主,复合型基因以blaCTX-M+TEM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