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媒信息化时代中,儿童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研究既能够促进儿童文学作品通过电影的方式再次获得二次传播,延续和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又能够给电影的创作构建一个全新的艺术支撑点和广阔的艺术视野,从而不断拓宽电影的艺术发展空间;而儿童电影又可以依托经典的儿童文艺作品,具备丰富的人物形象,扎实的结构框架和富有深度的人文内涵,从而纠偏当下过度娱乐的轻、浅、俗的一系列弊端。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创作才真正开始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和多样化的道路。在这一背景下,根据儿童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更具有鲜明的电影本体意识和儿童本位意识。90年代以来的儿童文学改编电影可以分为革命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幻想题材等多种类型。在文学语言向电影语言转变的过程中,儿童文学改编电影呈现出一些共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空间性的挖掘、儿童主体性的强化和娱乐功能的开发。但是很可惜,一直到今天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改编的精品和有影响力的作品并不多。针对这种现实困境,可以尝试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思考:其一,转变创作观念,创造“合家欢”品牌;其二,关注本土性和人文性;其三,借鉴国外优秀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儿童电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