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双足人形机器人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ntain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形机器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密集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集机构学、传感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综合性平台。其中,人形机器人实现连续稳定的双足行走,对扩展机器人操作器的工作空间和促进康复医学、仿生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对小型双足人形机器人的软、硬件平台及步态规划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平台总体方案设计基于双足人形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要求,选择了具有21个自由度的HGR-4M机器人作为机械本体,确定了主控机和感知传感器的型号;以AVR单片机芯片—AT90CAN128为核心,设计了运动控制器硬件电路,实现了实时控制21路舵机和实时采集传感器信号的双重实时任务。以CAN总线、RS232和RS485为通讯方式,对HG14-M舵机进行改进,设计了适用于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的新型伺服舵机,可减轻机器人布线的难度。 2.机器人软件系统开发完成了驱动运动控制器硬件电路的各个模块底层驱动程序的编程,包括无线遥控模块驱动程序、串口通信驱动程序、CAN总线驱动程序、加速度计模块驱动程序、陀螺仪模块驱动程序;应用AT90CAN128芯片的8位定时器,实现了运动控制器传感器实时信号采集和舵机实时控制的核心程序设计,主控机实时接收、处理传感器数据,判定机器人姿态;为了方便快捷地调试机器人的动作,设计了机器人动作调试软件,此软件可以实现对机器人各个关节的单独控制和获取机器人各个关节位置信息。 3.基于几何简化模型的步态规划采用基于几何简化模型的方法,实验确定了双足人形机器人基本步态的关节运动参数,实现了侧行、前进、转身、倒地爬起等基本动作;分析了影响机器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机械误差、舵机误差、电源稳定性等因素,并给出了一些提高人形机器人稳定性的方法和建议。
其他文献
铁路运能与运量的提高对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发展高速、重载运输是提高铁路运能和运量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
研究区位于四川省甘孜县和新龙县境内的雅砻江上游,雅砻江甲西—甘孜河段总长度约160km,河段内共规划木罗、仁达、林达等7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060MW。研究区河谷深切,山势陡峻,地
汽车作为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在当今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社会条件下,为了实现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未来汽车的发展目标便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馈能减振器是一种新型
该文即以典型的平面旋转坡体-黑河水库石坝肩平面左旋转动坡体为例,首次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平面旋转坡体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的力学机理、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变形
摩擦副的表面形貌与其摩擦磨损性能密切相关,表面微造型作为改变机械摩擦性能的技术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诸多表面微造型技术的优劣,指出激光以其优异的加工特性(无接触加工、加工速度快、对环境无污染),成为表面微造型的首选加工手段。在对激光表面微造型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后,发现对规则凹坑形貌的研究大多面向面接触副,在线接触副下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规则凹坑表面形貌对线接触副摩擦特性的影响
近年,随着快捷交通的实施,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水库中修筑了深水桥梁,这类桥梁通常跨度大,墩体淹没水位深,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这些深水桥梁大多采用能减轻墩体
巨厚表土覆盖隐伏煤田在我国广泛分布,缩小保护煤岩柱提高开采上限,意味着地下采煤活动离深部土-煤系风化岩接触带更近。东部矿区多年近“带”开采的实践表明:有成功采出滞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