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是一种特殊的工业产品,其质量不可见但又至关重要,关系着国计民生。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方面的要求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然而在工业化进程中,生产者出于对经济利益的疯狂追求,在原材料、添加剂、生产操作规范等方面又会出现很多令人瞠目的重大问题,这与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完全相悖,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重点甚至是恐慌点。由于食品质量不可见,市场自身无法解决在食品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政府介入,充分发挥规制的积极作用,从源头上消除厂商进行不良生产的动机。另外,还可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增强企业对品质的追求,对科技的投入,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配置效率。 标准本身就是政府规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因其对质量技术的细致规定,它还是法律法规等的技术依据。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标准化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充分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遇到的问题,促进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包括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将着重从产业经济学、规制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出发,就需求、供给和市场三方面,分析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同时,由于我国食品产业的出口依存度比较低,国内国外市场表现不同,本文的实证部分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实证是关于标准化对国内食品产业发展的影响,对标准化水平、要素投入强度以及需求状况等因素先进行因子分析,然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各要素影响的大小;第二部分实证是关于标准化对出口的影响,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标准化对食品产业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表现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最后,为充分发挥标准规制的积极作用,本文从标准实施的相关支持、环境及配套措施入手,从七个方面为企业和政府提供相关建议,以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