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一个“自然的服务系统”,居民能否方便地享受这种自然的服务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公园绿地可达性正是这种资源享用公平性和平等性的最好体现,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对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利用率,更有效地发挥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常州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通过用直线距离进行计算的缓冲区分析法;用节点连线计算法则和迭代运算的费用加权距离方法;用地理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进行的网络分析法等三种方法对常州市公园绿地进行了可达性分析,并对公园绿地的可达性面积和人口进行统计、布局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小于5分钟的范围内,结果为:缓冲区分析法>费用加权距离法>网络分析法;5-15分钟、15-30分钟、30-60分钟三个等级内,结果都为:缓冲区分析法>网络分析法>费用加权距离法。60分钟内,缓冲区分析法得到的范围最大是因为它直接以半径做缓冲区,而费用加权距离法和网络分析法加入其他因素计算,得到结果较小。5-60分钟各等级里,网络分析法以道路网络为基础计算可达性,费用加权距离法根据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阻力值来计算可达性,考虑因素较多,因而结果小于网络分析法。(2)30分钟范围内,缓冲区分析法得到的范围比例为43.73%,费用加权距离法得到的结果为20.42%,网络分析法得到的结果为24.61%。缓冲区分析法得到的结果虽然最好,但它只是在理想环境下简单缓冲半径的计算,并没有考虑现实的因素。费用加权距离法和网络分析法得到的结果比缓冲区分析法要小,但其二者大体相近是因为这两种方法都考虑了现实因素(用地类型和道路),能客观的反映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程度,比缓冲区分析法的结果要真实可靠。(3)三种方法的可达性分析结果都显示研究区内的城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匀。钟楼区和天宁区公园绿地数量集中,服务人口较多,可达性较好,但钟楼区的西部和天宁区的东部公园绿地建设有待加强。戚墅堰区的公园绿地仅在东南部,该区其他区域可达性差。新北和武进区由于区域面积大而公园数量少,远离公园绿地的地区可达性差。(4)综合以上分析,在人口密集地区,适当建设高品质街头游园等小型公园绿地来提高视觉多样性。在城郊地区,可以建设健身广场和大型郊野公园等。总而言之,在考虑公园绿地分布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利用地形优势和居民需求,适宜的规划公园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