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环境壁垒条件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基于进化博弈与实证分析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h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总体经济水平虽然提高较快,但科技发展仍相对落后。迄今为止许多产品的质量标准仍然不高,技术-环境壁垒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贸易限制措施,已成为我国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要跨越的障碍。而要跨越这一障碍,我国出口企业的唯一选择就是进行技术创新。然而,企业是否愿意进行技术创新,以及能否进行技术创新,则取决于进口国设置壁垒的严苛程度和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大小。  在上述背景下,本论文的首要目的是研究技术-环境壁垒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路径,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机理。论文的研究意义一方面在于它的现实意义。技术-环境壁垒已经代替了反倾销措施,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出口最重要的壁垒。本论文正是基于对学术界研究新动向以及国际经济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的密切关注而进行研究的的。论文在探讨这一课题的基础上,为企业跨越这些壁垒提供有实用性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以及发展我国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论文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根据当前的研究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学者们更多的是采用实证方法来检验技术-环境壁垒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并且研究的重心更多的是放在技术-环境壁垒对企业产品出口所造成的影响上。学者们在定性的研究中并未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区分。本论文以当前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引入进化博弈模型来探讨技术-环境壁垒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同时考虑企业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填补了当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论文采用进化博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尽可能利用最新的数据与统计资料,以图表、模型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更加直观与准确的研究。具体来看,本文构建了两类具有不同创新收益、创新成本函数以及产品初始质量不同的出口企业,通过使用进化博弈模型研究了外生性的技术-环境壁垒条件下这两类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外生性的技术-环境壁垒条件下,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主要受其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创新成本对壁垒的敏感度系数以及其初始产品质量水平的影响;出口企业的市场份额越大,初始产品质量越高,壁垒对其技术创新动力的激励作用越显著;而出口企业的创新成本对壁垒越敏感,其技术创新动力受壁垒的抑制作用越大。而通过选取我国制造业中五个行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显示,技术-环境壁垒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一个拐点,在拐点之前,技术-环境壁垒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达到拐点之后,技术-环境壁垒则会抑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总体而言,二者呈“倒U型”关系;技术-环境壁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此外,我国企业在壁垒设置国的市场份额在壁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过程中也发挥着正向作用。整体来看,实证的分析结果与博弈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以上研究结果对于增强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监管意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为企业提供动态的技术-环境壁垒的预警信息和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可转债是一种兼具股票与债券特征的复合衍生金融产品,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品种。它赋予债券持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享有以某一特定价格转换成一定数量普通股的
证明责任在刑事诉讼领域是一个既艰深,又重要的问题。在德国学者尤里乌斯·格尔查(Julius Glaser)创建“双重含义说”之前,证明责任一直被看成是“提供证据责任”的等质概念。直
随着2013年5月15日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以及北极航道的逐渐开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联动效应,未来中国与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冰岛八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