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大众媒介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奠定维护国家统治合法性的基础。这一理论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不谋而合,他们都承认媒介所带有的意识形态功能,而电影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在意识形态的传播领域中更是备受青睐,其中以好莱坞电影为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好莱坞电影不论从创作风格、剪辑技巧还是意识形态传播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的相对垄断地位,影响力不容小觑。毋庸置疑,好莱坞的全球战略传播是成功的。本文之所以将好莱坞电影与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目的并不是要将某些流行影片妖魔化,而是希望通过文化研究视角,对好莱坞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类型片进行分析解构,从而找出意识形态是如何在好莱坞电影中呈现及运作,进而揭示这些流行的大众传播产品的复杂性,尤其强调它们与政治的关联,以及常常带有的保守主义色彩。论文第一章,主要对好莱坞电影诞生历史以及产业机制进行具体的阐述,尤其是针对好莱坞大制片制度和明星制度展开研究。论文第二章则是研究最具美国特色的西部片,结合西部地域背景、牛仔文化来阐述美国精神中的具体内容,即个人英雄主义、拓疆精神、种族主义等美国民族精神元素、政治因素。论文第三章以歌舞剧发展历程为主线,结合时代背景,阐释电影对虚幻美国梦的构造及传播,以及电影中常常带有的保守主义原罪。从歌舞片发展历程为主线,对美国好莱坞歌舞片从诞生到衰落再到崛起的各个过程进行梳理,并选取《爱乐之城》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好莱坞对于模糊电影在传播意识形态、政治元素中的高明手段。论文第四章则专注于研究迪士尼,从“童趣化”视角为好莱坞研究提供了另一条思路。结语部分作为对整篇论文的总结和升华,即希望通过对好莱坞电影的全球意识形态传播战略的研究,在有效抵制美国文化殖民主义的同时为国产电影市场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以便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