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标淡化理论是美国商标法中特有的理论体系,它对现代经济生活表现出巨大的适应力和推动力。本文旨在通过详实追溯其历史发展,系统研究其制度特征、科学论证其正当性与合理性,以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揭示出我国现行商标立法,特别是其中驰名商标专用权扩张保护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并对如何完善我国商标立法进行思考。全文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商标淡化理论的历史发展。通过详实的资料考证,力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握商标淡化理论发展的脉络。该章分为“作为理论形态的源起”、“作为各州分别立法的发展阶段”、“作为联邦立法的发展阶段”三部分,针对学者的重要论述、立法中的典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的经典判例进行考察。第二章:商标淡化理论的规范研究。本章从《美国联邦商标淡化法》的权威规定出发,辅以司法裁判中的真实判例以深入解读,对商标淡化的概念、构成要件及救济方式分别予以阐释。尤其对各个要件中的争议和疑难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以明晰商标淡化理论的制度特征。第三章:商标淡化理论的基础和根据。商标功能的扩张是商标淡化理论产生的客观基础,而商标保护观念相应的发展则是商标淡化理论的主观基础,正是在这种主客观基础的共同作用下,才有了进一步论证商标淡化理论正当性与合理性的可能。具体而言,对商标淡化理论正当性的论证通过正义秩序的法基本价值和财产权劳动理论、财产权人格理论及激励理论展开,而对商标淡化理论的合理性论证通过利益平衡的原理展开。第四章:商标淡化理论的中国意义。本章通过“现状——对比——借鉴”的模式展开讨论,首先从国家、地方、司法实践三个层面对我国商标专用权扩张保护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继而从商标淡化理论的视域出发,比较商标淡化理论与我国制度的异同,并指出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这些缺陷提出笔者对完善我国商标立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