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词汇化的研究,大部分学者是从结构角度入手;对词汇化认知机制的研究尚少,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词汇化深层的语义融合及词汇化的过程细节。G.Fauconnier和M.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适用于整个语言意义的建构,不仅汉语的词汇化过程表面上是语言意义的建构过程,而且从认知思维的角度看概念的重构对其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可以说概念整合理论在汉语历时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从概念整合理论的思维视角对八个双音节心理动词的词汇化进行系统、细致的解析,以便发现心理动词、动词、乃至整个词汇化的双音节词系统的概念整合过程和规律。本文采用了历时与共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试图根据G.Fauconnier和M.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回答三个问题:(1)八个双音节心理动词词汇化发展过程中的语义变化;(2)用概念整合解析它们的词汇化过程存在的认知类型;(3)八个心理动词词汇化后意义的变化类型与概念整合认知类型的关系。论文主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八个心理动词词汇化过程的考察。以34个双音心理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包含非词形式的几千条古代汉语例句,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找出他们现代的意义,从而对比词汇化前后语义,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八个双音心理动词,对他们的词汇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旨在探寻词汇化前后的语义变化。2、词汇化前后语义对比。通过对这八个双音心理动词的词汇化过程的细致考察,对比了它们词汇化前后的语义变化情况,类型包括意义基本无变化型、部分意义改变型和意义完全改变型。3、概念整合理论对词汇化过程的解析。从汉语角度来理解汉语理论,并以八个双音心理动词为例来解析词汇化过程:简单的概念整合和复杂的概念整合两种,融合空间的融合过程包括组合融合、组合完善融合、组合扩展融合。4、心理动词词汇化后意义的变化类型与合成空间的整合关系。心理动词语义由两个语素共同承担的通常进行简单的整体整合,而语义由一个语素即可承担的则进行了相对复杂的整合过程。心理动词词汇化前后语义基本不变的往往融合空间的融合过程也比较简单,如组合融合,而语义发生变化的融合空间的融合过程就会相对复杂,如组合完善融合、组合扩展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