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腹针疗法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成份的影响,为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有力的依据,以便为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观察的方法,运用数据库及统计分析技术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样本含量及对实际情况的分析,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名,予以腹针规范化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随访后4周,抽取患者患膝的关节液,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出关节液中金属蛋白酶-3及白细胞介素-1的含量,并统计分析其差异性,从而为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在抽取关节液的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填写Lysholm评分及HSS膝关节评分临床观察量表,评价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并于疗程结束后进行腹针治疗安全性评价。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包,患者前后资料比较,用t检验。结果:腹针治疗4周、随访4周患者膝关节液中MMP-3、IL-1β含量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意义;治疗4周、随访4周膝关节液MMP-3、IL-1含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腹针治疗4周及随访4周患者患膝Lysholm、HS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意义;治疗4周及随访4周患者患膝Lysholm、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腹针治疗骨性关节炎有缓解疼痛及改善患膝功能的效果,其效果在治疗4周及随访4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MMP-3、IL-1β和膝骨性关节炎的病机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疗效的客观物质指标,本临床研究表明腹针治疗能明显降低关节液中MMP-3和IL-1β的含量,从而延缓了关节软骨的破坏,间接促进了关节软骨的修复。2.腹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腹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在控制临床症状及改善患膝功能方面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