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赋是汉代代表性文学,历来研究者颇多。古往今来的学者对汉赋研究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不知凡几。我在前贤先辈以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发,如果从汉赋的文本出发考察汉赋所反映的时空观并与汉代广阔的时空背景进行对照,或许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汉赋,从而对汉赋有一个新的认识。汉代是一个诸侯统一,天下万国融汇成一个疆域广阔、臣民众多的王国,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空观,在这种时空观背景下,汉代文人的时空观也与前代有所不同。本论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对象、内容和方法。首先明确“时空观”的概念并阐明了汉赋与时空观的关系。将研究内容确定为:从汉赋文本出发对汉赋时空书写的内容、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进行归纳分析,挖掘赋家的时空观。其中对汉赋文本的解读是本论文重要的落脚点。第二章,畋猎赋的时空观。总结《文选》中归为“畋猎”类的赋和其他类赋中关于畋猎内容的描写,从畋猎范围书写内容和写作方式、校猎时间的选择和程序来分析汉赋中所反映的时空观,最后以《天子游猎赋》为对象考察汉赋时空书写的现实意义。第三章,京都赋的时空观。研究对象为《文选》中归为“京都”类的赋和其他类赋中关于都城的描写。从对两汉都城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和营造思路两个方面考察京都赋所反映的时空观。京都赋的内容不仅揭示了西汉尊“霸业”与东汉施“王道”的两种不同政治文化取向,同时也反映了两汉时期的时空观从盖天说到浑天说的转变。第四章,述志赋与咏物赋的时空观。汉赋中的时间呈现方式主要为“时间的空间化”,本章中的述志赋包含述行赋、士不遇赋和抒情小赋三类。一方面通过分析述志赋中不同的表达,得出赋家在不同赋作中的时空观;另一方面考察汉赋时间的呈现方式揭示赋家采用此种时间表现方式的成因,考察赋家的时空观。第五章,结语。通过对论文的回顾和总结,找出本文在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