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的时空观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2001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赋是汉代代表性文学,历来研究者颇多。古往今来的学者对汉赋研究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不知凡几。我在前贤先辈以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发,如果从汉赋的文本出发考察汉赋所反映的时空观并与汉代广阔的时空背景进行对照,或许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汉赋,从而对汉赋有一个新的认识。汉代是一个诸侯统一,天下万国融汇成一个疆域广阔、臣民众多的王国,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空观,在这种时空观背景下,汉代文人的时空观也与前代有所不同。本论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对象、内容和方法。首先明确“时空观”的概念并阐明了汉赋与时空观的关系。将研究内容确定为:从汉赋文本出发对汉赋时空书写的内容、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进行归纳分析,挖掘赋家的时空观。其中对汉赋文本的解读是本论文重要的落脚点。第二章,畋猎赋的时空观。总结《文选》中归为“畋猎”类的赋和其他类赋中关于畋猎内容的描写,从畋猎范围书写内容和写作方式、校猎时间的选择和程序来分析汉赋中所反映的时空观,最后以《天子游猎赋》为对象考察汉赋时空书写的现实意义。第三章,京都赋的时空观。研究对象为《文选》中归为“京都”类的赋和其他类赋中关于都城的描写。从对两汉都城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和营造思路两个方面考察京都赋所反映的时空观。京都赋的内容不仅揭示了西汉尊“霸业”与东汉施“王道”的两种不同政治文化取向,同时也反映了两汉时期的时空观从盖天说到浑天说的转变。第四章,述志赋与咏物赋的时空观。汉赋中的时间呈现方式主要为“时间的空间化”,本章中的述志赋包含述行赋、士不遇赋和抒情小赋三类。一方面通过分析述志赋中不同的表达,得出赋家在不同赋作中的时空观;另一方面考察汉赋时间的呈现方式揭示赋家采用此种时间表现方式的成因,考察赋家的时空观。第五章,结语。通过对论文的回顾和总结,找出本文在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强调真实性的学科。然而,在时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曲解教学理念,经常以一些虚假的教学现象来填充课堂,美其名曰'贯彻新课程理念'。下面,笔者就针
期刊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物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浓度、分配和季节性动态在林冠层、亚冠层和林下层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冠层中
中华民族在长期稳定发展的文明中,造就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平和中庸的人生态度和循环辩证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绘画创作中渗透着关注现实、热爱生命的人文精神。文章通过
牛郎织女故事和七夕节日的融合,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具文化特色的七夕文学。二者的结合,不仅为七夕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彼此的发展演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市场背景下处于设计劣势的中国文具产业现状,提出了注重设计的必要性。并根据对国内外文具产品实例的研究,就文具设计的趋势和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
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的功能文体学,是文学文体学众多流派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功能文体学主要从韩礼德提出的三个元功能角度来分析语言,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以及生土材料分布的广泛性造就了生土建筑类型的多元化,集生态、艺术、文化、技术、人文等方面于一身。本文以汶川萝卜寨为例,
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各种体裁样式中,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最具儿童文学特点。民间童话则并非构造纯粹的虚幻境界,它是借助想象,将神奇因素引入普通人们的生活
小学班主任应加强学习,深入了解学生,通过激励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Primary school teacher should strengthen learning,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