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内容公平和教育评价公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不仅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基本方针,更是提出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业成就是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公平的重要举措之一,而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提高少数民族高三学生高考数学成绩的关键。为此,本论文在认知人类学的框架下,主要采用比较法、个案法、自然实验法、参与观察法和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在进行前期调研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长期进行实地的田野工作,深入研究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的六名高三理科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意识-问题空间-题解方法”的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这六名案例学生的认知特征而进行相应的因材施教。本论文正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章介绍该项研究的背景、题解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数据提取的过程和初步的统计分析;第二章从问题意识、问题空间、题解方法这三个维度对案例学生的题解能力进行量化分析;第三章对案例学生从个性特征的角度进行质性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案例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最后得出结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对六名高三案例学生的数学成绩影响较大,基于案例学生个性和认知特征的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